但之後在界橋之戰中,又被袁紹大將麴義擊敗,公孫瓚的騎兵部隊在這場大戰中全軍覆沒。
戰敗後的公孫瓚退守幽州,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漸漸失去了部下的信任。最終被困薊城,於刺史府內的高樓中引火自焚,徹底敗亡。
身為盟友的拓跋什翼犍也曾經派出過兩萬大軍,前往支援,可惜被袁紹大將麴義擊敗,雙方因此成為了死敵。
如今袁紹與劉淵開戰,拓跋什翼犍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親帥五萬大軍進取代郡。
可惜,遇到的對手還是那個麴義,堪稱騎兵的剋星!五萬大軍就這樣被擋在代郡,寸步難行。
麴義也因此手握三萬大軍而無法南下支援袁紹,雙方就在代郡對峙著。
東部鮮卑大人慕容皝則在檀石槐、和連兩任大汗死後,在東部的黑土地上一家獨大。
慕容皝親自領兵,又分別以兄弟慕容翰、長子慕容儁為大將,先後吞併夫餘、濊貊、挹婁,之後一統東北。
在一系列的作戰中,其次子慕容恪、三子慕容霸也逐漸嶄露頭角。
隨著東部鮮卑吞併的部落越來越多,實力也越來越強,之後甚至滅了高句麗,並將觸手伸到了三韓。
等到東北再無對手,慕容皝又將目光投向了佔據漢四郡及遼東的遼東太守公孫度身上。
其委任長子慕容儁為主將,以及兄弟慕容翰、次子慕容恪、三子慕容霸為大將,統領由八萬鮮卑大軍、兩萬高句麗僕從軍組成的十萬大軍,進攻公孫度的領地。
在長達近二十年的征戰中,這支來自草原東部的鮮卑人,已經不同於其他地區的鮮卑人。他們不僅保持著遊牧的傳統,擅長馬上作戰,甚至還學會了攻城。所以在進攻公孫度的一系列戰鬥中,一路勢如破竹,大部分城池根本擋不住慕容部十萬大軍的兵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直到漢四郡全部陷落,慕容部大軍抵進遼東之時,公孫度才終於慌了神。連忙派出使者前往薊城,向袁紹次子,時任幽州刺史的袁熙求援。
袁熙身為袁家二公子,雖然自小錦衣玉食,但在大是大非上倒也不含糊。在接到公孫度的求援之後,便派出了大將趙雲,率領著幽州境內全部的三萬鐵騎前往支援!
趙雲曾經是公孫瓚的部將,他看中了公孫瓚的豪氣、武勇,投其軍中,一直做到了公孫瓚手下王牌部隊——白馬義從中的一名軍司馬。
但是最後趙雲看清了公孫瓚的本質,與鮮卑人勾結令其不齒,所以在公孫瓚界橋大敗之後,就投入了袁紹的麾下。
因為他出色的騎兵作戰本事,以及高強的武藝,也得到了袁紹及其次子袁熙的看重,成為了袁紹手下排行第一的騎兵統帥!
而此次救援公孫度的作戰,也是趙雲證明自己的一個機會!
三萬騎兵,僅僅花了十天,就從薊城奔赴遼東,行程何止千里?
可惜的是,等到趙雲率領大軍趕到遼東治所襄平時,這座東北第一重鎮已經陷落。
注:檀石槐137年~181年),鮮卑大漢,繼匈奴冒頓大漢之後,第二位統一草原的豪傑。曾拒絕漢桓帝“封王與和親”,建立三部,各置大人統領。光和四年181年),去世,時年四十五歲。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血之孫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