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接受挑戰。”
葉銘蕭點點頭,事到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坦然面對。
隨著葉銘蕭逐漸走上決鬥臺,臺下已經有弟子出聲提醒於水了:“於師弟,你可要小心了。”
“靈動境都只能做雜役弟子,品性一定很差!於師弟千萬小心,稍有不對趕快認輸!”
“你休得傷人!”
“你若敢使陰招,或者用境界壓制於師弟,我等定要你好看!?”
“對,我們在此地為於師弟主持公道!你不能放肆!”
眾多認為葉銘蕭品行不端的弟子,言辭咄咄逼人,在言語上進行壓迫,以防葉銘蕭對於水下狠手。
眾志成城,一時間眾多原本互相還不認識的內門弟子們在同一條戰線裡,聲援於水,言伐葉銘蕭。
惡人的對手,就是他們要維護的物件。
“葉大哥不是這樣的人!”一滴清水,解不開混水的濁。韓奕想要辯解,卻被其他人的聲浪掩蓋了過去。
而促成這一切的李喆,飄然遠去,走到遠處時還轉頭看了一眼,“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葉銘蕭聽著很無奈,很憤慨,甚至有些傷感,卻不怪這些弟子,他們只是被表象誤導和利用的“好心人”而已。
應該記住的目標只有,李喆。或者說,還有站在他後面的人。
也許李喆現在很得意,很開心,但他已經成功在葉銘蕭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很壞很壞,壞到葉銘蕭很憤怒。
葉銘蕭沒有殺意,但已然生出要報仇的念頭。
葉銘蕭沒有再多想,把心神收回到決鬥臺上:“我會把靈力控制在靈力境中階。”
“其實,我覺得你沒那麼壞。”於水突然說道,相對臺下眾多弟子被李喆引匯出對葉銘蕭的偏見,於水多接觸了葉銘蕭一次,有自己的認識。
那次雜役峰山谷的追逐,雖然于山於水最後倉皇離開,但葉銘蕭始終沒表現出任何的敵意。放于山於水離開,並且還曾表示要給丹藥讓其恢復靈力。
“欺人者,人亦可欺。善待於人者,常得人善對。”
葉銘蕭說的那句話,於水現在還記得。實際上葉銘蕭的做法是有用的。因此,于山於水才沒有私下對韓奕找茬,而是選擇了公平的挑戰方式。
恩怨可以解,但得打過了再說。不曾想,韓奕順利的贏了于山,要為兄出氣的於水理所當然的發起了挑戰,可以拒絕的韓奕為了解決此事,選擇了接受。
按照于山於水的想法,等勝過了韓奕,日後再找葉銘蕭把場子找回來,這段恩怨就算完結了。
於水沒想到剛贏了韓奕,就發現了葉銘蕭在臺下,當即果斷髮出挑戰,更沒意料到的是,李喆的出現讓葉銘蕭成功接接受了挑戰,葉銘蕭名聲也因此掃地。
憑直覺,於水猜測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
葉銘蕭分外感慨,原來有時候站在敵對的那方,不一定會被刻意的誤導所矇蔽。而那些輕易被借去對付你的“槍”,通常出自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所以才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
“謝謝,我也覺得我不是壞人。”葉銘蕭說道:“但是我不會因此而認輸。”
“我也不需要你讓我,同境界下我不懼你。”雖是說不需要讓,但於水的後半句卻是預設了葉銘蕭壓制境界,進行同階之戰。
若是葉銘蕭以靈動境出手,於水深知毫無勝算。雖然他對付韓奕的時候,並沒壓制境界,但那是境界差距並不大,韓奕也沒要求於水必須壓制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