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那胎兒日漸長大,神光廣被,太陽般燦爛。再生者之佼佼啊!
他宛似白半月時高懸在天空的月亮。而在準日準時,婆羅門啊,那位蛇妹分娩出兒子。他有天神之嬰的光芒,能驅除父母親的恐懼。
他長大起來,就在那裡,蛇王婆蘇吉的宮殿之中。他學習了吠陀,包括吠陀支,師承婆利古的後代、行落仙人之子。
他小小年紀就能嚴格守戒,智慧高超,明瞭事理,品行端正。他的名字喚做阿斯諦迦,眾世界裡廣為傳誦。
因為他尚在母胎為孕,前去森林的父親說他“有了”,所以他的名字就稱為阿斯諦迦有了),眾所周知。他小小年紀十分聰慧,居住活動在蛇王的宮中。
他在蛇王婆蘇吉的宮中,無微不至地備受保護。他儼然是手執三叉戟的世尊、有黃金之身的眾神之主,他一天一天地長大起來,給眾蛇帶來了無限歡欣。
壽那迦說:
那時節,國王鎮群曾向眾大臣詢問父親昇天的細情,請你將此事再對我詳盡地說一說!
吟遊詩人說:
你請聽吧,婆羅門啊!眾大臣那時受到國王的詢問,有關繼絕王的崩駕之事,他們正一一向他陳述。
鎮群說:
諸位先生!你們知道我父親的行事為人,知道他享有偉大的榮譽,在命定的時間去世。我向諸位先生將父親的事情打聽周全,對我有益處,沒有害處。
吟遊詩人說:
那位國王的眾位大臣,明瞭一切正法,智慧高遠,他們受到高貴的鎮群王的詢問,隨即出言回稟道:
“你的父親以正法為魂,大尊大貴,是眾生的保護者。那位大貴人在人世的為人行事,請你聽真吧!
他使四種姓各守本分,憑據正法加以保護。深深明瞭正法的國王,儼然就是正法的化身。
他保護著大地女神,他吉祥,勇敢非凡。他沒有仇敵宿怨,他也不懷恨任何人。
他對一切眾生一視同仁,猶如生主一般。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人人都各盡其責,心地善良。國王啊,他們受到老王爺的英明驅策。
他撫養寡婦、孤兒、貧者以及殘廢之人,對於一切眾生,他宛然是另一輪可親可愛的月亮。
他養育人民,使之心滿意足。他吉祥,言語真實,堅定果敢。國王十分精通弓箭術,是有年之子慈憫)的一位高徒。
你的父親深受喬賓陀毗溼奴)的喜愛,鎮群王啊!他享有盛譽,受到一切世人的愛戴。
在俱盧族已經絕種的時刻,母親優多羅生他出世,這位孔武有力的妙賢之孫,因而有‘繼絕’為名。
國王精於王者之道,諳於政事,具備一切優美的品德。他征服了感官,克己自制,睿智聰穎又敬重老人。
國王明察六敵,最有智慧;他通曉正道,深知正法,出類拔萃。你的父親保護黎民百姓整整六十年。
爾後,你父親壽終正寢,並非蛇能所致。人中佼佼!從此,依據正法你登上了俱盧族這個已傳千年的王位。你出生之後尚是孩童,就成了一切眾生的保護者。”
鎮群說:
在我們這個俱盧家族中,沒有一個國王不為人民謀幸福,不受百姓的愛戴。
先輩君王潛心建樹偉業,你們更是親眼目睹過他們的功績啊!我那樣一位父親到底是怎麼崩駕的?請你們如實告訴我,我想從你們聽知詳情。
吟遊詩人說:
眾位大臣受到鎮群王這樣催問,他們歷來對國王喜歡和有益的事情忠心耿耿,於是對國王敘述了事情的原委:
“國王啊!你的父親一向醉心於行獵,他如同大有福分的般度,善操弓弧,稱雄戰陣,是一名優秀的射手。
他將朝廷的一應事務,甚至全部都交付我們。有一天,他在森林中游蕩,用羽箭去射一隻鹿。
他放箭之後便匆匆地尾追不放,那隻鹿遠在森林深處。他徒步而行,腰懸利劍,攜帶著弓和箭袋。
你的父親在密林深處,沒有發現那隻消逝的麋鹿。
“他疲憊不堪。他上了年紀,整整六十歲,已經是一位老人了。他飢腸轆轆,身置林莽,看見附近有一位仙人。
王中魁首向仙人發出詢問,那仙人正在實行禁語誓願,雖然你父親再三發問,仙人卻什麼話也沒有回答他。
他受到飢餓和勞累的交逼,苦痛難忍。而仙人卻猶如一根呆立的木樁,堅守著戒行緘口不語,國王驀然升起了一股怒火。因為國王並不知道仙人恪守著禁語戒行,你的父親為怒火所制,所以,他冒犯了那位仙人。
他用弓弧的一端,從地面挑起來一條死蛇,掛在了那位靈魂聖潔的仙人的肩上婆羅門多族的英賢啊!
爾後,那位睿智的仙人既沒有說好,也沒有說壞,肩頭上掛著死蛇,不嗔不怪,依然保持著那種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