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部為亞美尼亞區。南部為猶太教區。城西南面的錫安山為猶太教又一重要聖地。城東的橄欖山有基督教與猶太教聖地。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或稱“三大天啟宗教”)的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也相當重視耶路撒冷,因為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
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均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境內)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並在聖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聖事。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城市的東西兩部分更是截然不同,發展水平懸殊。老城雅法門以西的西耶路撒冷是現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如果再繼續向西數十千米,就是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但”沿海大都市區),而老城及其東、北、南三面的東耶路撒冷則以巴勒斯坦人為主。
耶路撒冷老城最特別的地方是面積只有1平方千米,被一圈城牆所圍繞的耶路撒冷老城,它於1981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老城分為4個區:
基督區chrisarter):面積最大的一個區,位於老城西北部。著名的耶穌殉難教堂就位於這個區。
猶太區jeisharter):位於老城南部,著名的哭牆就位於這個區,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usiarter):位於老城東部,包含著名的圓石清真寺相傳說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處)。圓石清真寺與哭牆相鄰,建在猶太教聖殿的遺址上,因此成為猶太人與宗教衝突最為激烈的地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enianarter):位於老城西南角,是最小的一個區。
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爭議的宗教聖地均位於此處:包括猶太教的西牆和聖殿山,的圓頂清真寺doeoftock)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耶路撒冷名稱的準確來源尚無法確定。在希伯來語中,yeusai這個名字可以理解為yeuso和平)的合成詞。
另一個比較普遍的解釋是它將《聖經》裡兩個城市的名字結合在一起:耶布斯je,意“和平”)。撒冷這個地名出現在《創世紀》14章,是大祭司麥基洗德的住處,他為來到這裡的亞伯拉罕祝福。耶路的意思是“基石”或者“城市”,撒冷為和平,因而耶路撒冷有“和平之城”之稱。
在阿拉伯語中,耶路撒冷的名稱意思是聖地,在詞前加冠詞成為,特指聖城耶路撒冷。同樣的,意為房屋、住宅,意為神聖的人)、聖潔的人),兩詞合起來組成則特指聖城耶路撒冷,字面意思也是聖人之家即聖地。
耶路撒冷在希伯萊文中意為“和平之城”,阿拉伯語叫“古茨”意為“聖城”。其最著名的是1公里見方的老城,其城牆高12米,有8座城門,分為基督、阿拉伯、猶太、亞美尼亞4個區,老城東南0.14平方公里的聖殿山,是聖城中的聖城。考古發現顯示,今天的耶路撒冷的開發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關於該市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前19世紀的埃及詛咒禱文和前14世紀的亞馬拿泥版。根據《聖
阿拉伯人大學耶路撒冷大學法學院圖書館》記載,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許多民族包括亞摩利人和赫人在這裡混居。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時候,一支迦南部落——耶布斯人住在今天耶路撒冷附近稱為耶布斯)。以色列人的猶大支派征服了耶路撒冷城,而由便雅憫支派佔領該城,與住在城內的耶布斯人和平共存。
大約在前1000年,大衛王率領以色列人征服了該城,向南擴建了城市,並定都於此,並更改成今天的名稱yeusayi耶路撒冷)。他把約櫃遷到耶路撒冷,併為約櫃建立會幕,他還想進一步建造聖殿,卻被耶和華的先知拿單所阻止。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紀菲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
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人各部落遷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佔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大衛的統治結束於前970年,他的兒子所羅門繼承了王位。在《聖經·列王紀上》第五章至第六章記載,所羅門在即位後第四年開始,花費七年時間在城內建造了第一座聖殿。所羅門聖殿所在的地方是最後確知的約櫃所在的地方,後來在猶太人歷史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對基督教也很重要),也是猶太人崇拜的焦點。
這座聖殿採用來自推羅tye)的岩石及香柏建造,成為當地最重要的禮拜地,並取代了其他地方的祭壇。到“第一聖殿期”末,這座聖殿成為全國唯一的宗教場所和朝聖的中心。
此後的400年直到前586年所羅門聖殿被毀),後來稱為第一聖殿時期。這一時期開始於所羅門去世前930年),北方10個支派分裂出去,成立了以色列王國首都位於撒馬利亞)。在大衛和所羅門後裔的統治下,而耶路撒冷仍然是南方猶大王國的京城,長達300多年。前722年,亞述征服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國。
前597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耶路撒冷,年輕的國王約雅斤和大多數貴族均被擄到巴比倫囚禁。在西底家的領導下,耶路撒冷反抗巴比倫的佔領,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佔領並摧毀這座城市,城牆被毀,聖殿被焚,聖殿中大批的金銀器皿則被帶到巴比倫。
前538年,巴比倫之囚50年後,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滅亡巴比倫,允許猶太人回到猶太地重建耶路撒冷聖殿,聖殿重建工程在前516年大流士一世在位第六年),也就是第一聖殿被毀70年後完成。
接著,尼希米又重新修建耶路撒冷城牆,使城市又恢復了繁榮。此後600年間,猶太地先後是波斯、希臘和羅馬的一個省份,耶路撒冷則是猶太省的首府。在羅馬統治的前期,曾委任代理王大希律王進行統治。大希律王在位時擴建了聖殿。。公元6年,猶太地直接歸屬羅馬統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元70年,一次反抗羅馬的起義失敗後,羅馬軍隊拆毀了聖殿只剩下部分牆基,即西牆)。猶太人再次起義,最後在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派兵包圍並奪取了該市;作為懲罰措施,下令在希伯來曆埃波月九日,即耶路撒冷遭巴比倫和羅馬軍兵兩次攻陷的週年記念日恰巧是同一日),將耶路撒冷徹底剷平,在原址新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iakapitoina),聖殿山上另建羅馬神廟。
同時將所有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禁止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此後的5個世紀中,該市一直在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之下。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控制該市期間,耶路撒冷變成了一個基督教中心,建造了聖墓教堂。當時,雖然仍然禁止猶太人居住耶路撒冷,但他們已經開始在每年的埃波月九日來到西牆前哭泣。
在羅馬帝國分裂後的拜占庭帝國統治下,這座城市在基督教勢力中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當時在宗教方面相對寬容,從5世紀開始,猶太人重新被允許住在耶路撒冷。
638年,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征服目標就是耶路撒冷。雖然《古蘭經》中從未提到過耶路撒冷,但傳統認為,先知穆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昇天接受《古蘭經》的。於是,在691年,阿拉伯哈里發阿布杜勒·馬里克在登霄石,即聖殿山聖殿的原址上建造了圓頂清真寺薩赫拉清真寺)。
傳說在這個地方亞伯拉罕準備以他的兒子作奉獻祭,猶太人認為他奉獻的是小兒子以撒(isaak,又譯易司哈格),認為他奉獻的是大兒子伊希梅爾(isiae,又譯以實瑪利或依市瑪耳)。三個世紀後他們又在這裡建造了阿克薩清真寺。在統治初期,在宗教上比較寬容,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猶太人在繳納人頭稅後,可以獲得自治權。但11世紀初,埃及的哈里發下令摧毀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
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包圍了耶路撒冷,一個多月後的7月15日,耶路撒冷被十字軍攻佔。十字軍進城後,屠殺了城內大多數和猶太人。
此後到1291年,十字軍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不準入城。1173年,一個來到耶路撒冷的人寫說,耶路撒冷是一座小城市,充滿了東正教教徒、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喬治亞人,只有200名猶太人住在城市的一角。1187年,埃及君主薩拉丁又重新佔領了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