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留剛死,而新繼任的君士坦丁三世才12歲。阿姆寫給他的主子哈里發奧馬爾·伊本·哈塔卜說他佔領了一個“擁有4000宮殿、4000浴池、油商、花匠、納貢的猶太人和400劇院或其它娛樂場所。”
此後不久希臘人趁阿姆魯率他的大多數軍隊外出再次佔領亞歷山大港。阿姆魯聞訊後立刻返回恢復了對亞歷山大港的統治。646年阿姆魯被新的哈里發奧斯曼·伊本·阿凡uthanibnaffan)撤職。阿姆魯在埃及非常受歡迎,因此他的撤職在埃及導致了一場大暴動。拜占庭皇帝立刻利用這個機會再佔領亞歷山大港。
哈里發發現他犯了一個大錯後立即恢復了阿姆魯的職務。阿姆魯回到埃及後再次圍攻亞歷山大港。他費了很大的勁才攻克亞歷山大港。這使他非常生氣,因此他下令拆毀亞歷山大港的城牆,但他似乎盡了所有的力量來儲存市內的居民的生命。亞歷山大港燈塔,亞歷山大港的地位大降。969年開羅建城。1498年好望角航道的發現幾乎完全打垮了它的經濟。向它提供尼羅河水的運河被封。
雖然它依然是埃及的一個重要港口。古城保留到今天的遺蹟很少。由於地震造成的地面降低,王宮和居民區的大部分地區下沉到今天的港口內,其它遺蹟被今天的建築覆蓋。“龐貝柱”是今天遺留下來的最著名的遺蹟。它本來立在亞歷山大的祭祀廟中,今天這是一座阿拉伯墓地附近的小丘。
它有30米高,柱子由磨光的紅花崗岩組成,基部直徑約3米,頂部約2.5米。不過它與龐貝毫無關係,而是於293年由戴克裡先樹立的。祭祀廟下是阿匹斯神廟的遺蹟,其雕刻的牆內的小空間可能被古代的圖書館用作貯藏室。
龐貝柱,亞歷山大港的地下墓室在龐貝柱西南不遠,是一座多層的迷宮,進口是一個巨大的旋轉樓梯。其中有十多個墓室,其中有雕刻的柱子、雕像和其它羅馬埃及混合的宗教符號、墓空和棺材。還有一個大的用來供親屬進行紀念宴會的羅馬式的宴會廳。
目前亞歷山大港最大的發掘區是古城儲存良好的劇院和羅馬時代的浴池的遺蹟。最初亞歷山大港僅由法洛斯島組成。它與大陸透過一條被稱為heptastadion的約一英里長的大堤相連。今天這個過去的大堤的陸地一端位於大廣場grandsare),過去這裡是“月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有從這一點到今天的rasettin廣場之間的地方都是建造在漸漸堆積起來的。rasettin廣場是法洛斯島的唯一遺留物。過去燈塔的地方已經被海洋侵蝕了。大堤的東部本來是亞歷山大港的港口,今天是一個開闊的海灣。西邊是另一個港口,今天被擴大為現代的海港。
斯屈波時前1世紀下半頁)以下建築是市內的主要建築。號碼按人們從海上進入大港口時看到的建築物的順序排列:王宮位於城市的西北角,今天已經全部被海洋覆滅。大劇院,愷撒在亞歷山大港被市民圍攻時曾使用它作為堡壘。
<oniu)。市場eporiu)。倉庫apostases)。碼頭navaia),位於學院以西,沿大堤面向大海。市場後是龐大的愷撒神廟,兩座後來被稱為克利奧帕特拉之針的方尖塔豎立在那裡。今天其中一座位於紐約,另一座在倫敦。這座廟後來成為宗主教的大教堂,一些遺蹟被發現,其它部分假如沒有被海水腐蝕的話應該埋在今天濱海房屋的下面。
運動場和摔跤場位於內陸靠近今天的羅賽塔大街,城市的東部,它們的確切位置今天不知。薩敦神廟,位置不明。
亞歷山大和托勒密王朝的墓,位於兩條大街交叉處附近。大學usaeu)及其著名的圖書館和劇院位於同一地區,但地址不明。阿匹斯神廟是亞歷山大港最著名的神廟。斯屈波稱它位於城市西部。
此外還有一些其它公共建築的名稱流傳下來了,但我們今天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位置。
亞歷山大港燈塔位於法洛斯島的東端,它據報道有122米高。托勒密一世開始建造,二世完成,建築時間共12年。它是世界上所有燈塔的原型。燈塔的光由頂端的一個火爐產生,建築材料是石灰岩塊。燈塔毀於地震。
屋大維時亞歷山大港估計有30萬自由民,加上許多奴隸。城市的總人口數估計在50萬到100萬之間。
我們又趁著夜色離開了埃及亞歷山大港。我在航海日誌上寫下了:“1522年12月5日22點,離開埃及亞歷山大港。”。
我們進入埃及亞歷山大港的尼羅河道探索,發現了尼羅河鱷魚,全長6米,性情兇暴,巨大嘴巴,抓它時死了3人。尼羅鱷學名crodyusnioticus,crodyus來源於希臘語krokodeios;nioticus意思是“尼羅河的”)是非洲最大的鱷魚,僅次於最大的灣鱷,為全數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
尼羅鱷出現在非洲以及馬達加斯加島,主要棲身於河流及湖泊之中。夜間會在水內,日出時則會上岸日光浴。它們會捕食羚羊、斑馬、水牛等,甚至可以獵殺河馬、獅子,有時會襲擊人類。尼羅鱷壽命為70100歲。尼羅鱷全長2.45米;重量225900公斤。雄性較大。尼羅河鱷是非洲最大的鱷,有證據的最大個體記錄來自坦尚尼亞,全長6.47米,重約1090公斤。生活在馬裡的尼羅鱷要小得多全長只有23米。
體色背面為暗橄欖褐色,腹面淡黃色,幼體顏色較淡,有黑色的斑點及網狀花紋。其下顎第四齒由上顎的v字形凹陷中向外面突出。尼羅鱷非常強壯,尾巴強而有力,有助於游泳。吻闊略呈長三角形,上頜每側有牙齒1619枚,下頜每側1415枚;軀幹背面有堅固的厚鱗甲68縱列;四肢的外側有鋸齒緣,趾間有蹼。
肉食性,它們會捕食羚羊、斑馬、水牛等,甚至可以獵殺河馬、獅子以及人類。據稱,尼羅鱷會偶爾攻擊人類,每年大約有數百至數千人被尼羅鱷咬死。
成年鱷尼羅鱷會吞下石塊以作壓艙物之用,有助於水底保持平衡。在茅利塔尼亞旱季期間,尼羅鱷會躲藏於地底之下,直到下一個雨季來臨為止。
尼羅鱷擁有豐富的音域,以及良好的聽力。他們的面板有感知能力,可以對水壓變化作出反應。
通常情況下,尼羅鱷會獵殺任何體形相近或者體形較小的獵物,它們經常群體攻擊獵物,在團體協同下甚至能獵殺河馬或者犀牛。
穴居河岸的地下,性情兇暴,常襲擊往來水邊的獸類。成鱷的吼鳴聲可傳很遠。
尼羅鱷分佈在非洲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烏干達、肯亞、埃及、坦尚尼亞、蒲隆地、尚比亞、辛巴威、加彭、南非、馬拉維、蘇丹、波札那、喀麥隆、馬達加斯加、塞內加爾、馬裡、查德。
野外棲息參考資料反映出它們在湖泊、河流、淡水沼澤、鹽水區域都有分佈。當它們達到大約1.2米成為亞成體後離開繁殖地分散到不同的棲息地。通常透過吻部和腳挖地穴從而修改氣息習慣來躲避不利的生存環境。另外,尼羅鱷在馬達加斯加島也有分佈,有些種群生活於海灣環境中,在不同地區生活著不同的亞種,這些亞種彼此之間略有區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尼羅鱷為全數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自公元9世紀開始,它們已經成為人類的獵殺物件,因為它們的皮於當時非常名貴。
古埃及人對尼羅鱷十分畏懼,並將它們與神秘宗教活動聯絡在一起。現今這種體形龐大的鱷魚時常遭到人類捕殺,將它們的表皮製作皮革,近期在動物保護者努力下尼羅鱷數量維持在25萬50萬條。
並且我們發現了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基底一邊長10米,頂部銳角。大的金字塔,又稱吉薩大金字塔,位於埃及吉薩,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主要作為其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塔。約建於前2580年,完工於前2560年。
位於吉薩金字塔群的中央一座,也是最為高大的,被喻為“世界古代八大奇蹟”之一。在埃及境內已發現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薩高地的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金字塔,形狀像“金”字,它是一種方底尖頂的石砌建築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國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員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的寶塔形。是由於它規模宏大,從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漢語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翻譯為“金字塔”。
埃及迄今發現的金字塔共約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聳巍峨而居古代世界八大奇觀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公元519年北魏熙平元年)永寧寺佛塔塔高147米)建成之前,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據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國考古學者估計,胡夫大金字塔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塊,平均每塊重2.5噸,像一輛小汽車那樣大,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假如把這些石塊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塊,把它們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長度相當於赤道周長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