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事不會立刻危及朝堂,但會慢慢動搖民心以及朝堂穩定。
太后語波不興地侃侃而談,她雖然年過半百,但保養得宜,面板白淨,滿頭烏髮,額頭平滑不見一絲皺紋,依舊是雍容華貴,儀態萬方。
末了,太后目光溫潤地看向皇帝,道:
“哀家不得不提醒皇兒,皇后母儀天下,一起管理好後輩啊。”
皇帝的後背開始涔涔地流汗。
他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全靠太后當年的斡旋。
當年夏侯雍生母德妃得寵,太后是他的生母,卻差點落到打入冷宮的地步,如若打入冷宮,他的太子之位便沒有了著落。
他當時戍守邊疆,對於宮廷之變鞭長莫及。
後來,不知道太后是怎麼樣改變了宮中的局勢,反敗為勝,保住了皇后之位,一併保住了她的太子之位。
後來,一母同胞的衛王再次暗中爭權奪利。
面對兩位嫡親的兒子,衛王常年伴隨太后左右,母后是否有過動搖,他亦不知,但是後來依舊是母后力挺他,直到登基。
是以,太后在他的心中,不僅僅是生母,更是共患難的至親。
“皇兒謹遵母后教誨,一定會好好的說道皇后。”
皇帝雖是淡看文武百官爭權奪利,皆是有他自己的一套標準。
但對於太后,他是又敬又畏。
晨光微熹,懿祥宮窗明几淨,太后明豔的面龐上滑過一絲笑意,對皇帝說道:
“焱兒這孩子生性純良,倒與你兒時有幾分相似。”
夏侯佑聞言一怔,神色未明地看向太后,卻無法讀懂她那深邃的黑眸之後是什麼樣的用意。
太后輕拿起茶匙,一臉慈愛地給夏侯佑夾起了一個茶果,微微笑道:
“這是你最愛吃的甜柑,哀家特意讓李家送過來的,康家如此胡作非為,皇帝是該給他們敲敲警鐘了!”
夏侯佑心中大震,這還是太后第一次口頭上稱呼他為“皇帝”,而不是“皇兒”。
從懿祥宮出來,皇帝怒氣衝衝地直奔毓秀宮而去。
這幾日,皇后因為自己的胞兄瞎了雙眼,又丟了一條手臂,正懨懨地呆在毓秀宮,讓其他嬪妃不用過去請安了。
她的母親已經私下裡見過她了,哭了好幾回了,康宇威是長子,更是關係到康家的榮耀,如今落到這步田地,她做母親的死都不能瞑目。
康宇威雖是個不景氣的兄弟,平時胡作非為也慣了,卻因為家世顯赫,無人敢惹他。
誰知,第一次載了個大跟頭,既然是在閒散皇子睿王的手中。
康家口口聲聲對她施壓,希望拿睿王問罪。
康喬芳對夏侯焱亦是怒火中燒,恨不得砍他一條手臂來洩心頭之恨。
但對方畢竟是位皇子,自從皇長子出事,皇帝對殘害皇子的事情嚴懲不怠,她不敢輕易出手,但這口氣定然是咽不下的。
這幾日她向皇帝稟告有病在身,希望能夠靜養幾日。
實際上也是對皇帝態度的一種試探。
皇長子與劉皇后相繼出事之後,皇帝很長一段時間都萎靡不振,是她每日裡對皇帝好言開導,想辦法讓他開心。
當時劉皇后出事,導致了劉家對皇帝的怨恨,但她果斷地說服孃家,一心支援皇帝,成為了皇帝的重要臂膀。
她的付出,也終究有回報,她冊封為後,夏侯音成為太子,康家風光了十三年,雖為右丞相,但是比起左丞相,更受皇帝器重。
平素裡,皇帝也特別的寵愛她,是以,她在這朝堂亦是呼風喚雨了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