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青寧額頭微微冒出冷汗,臉上只得陪笑著,一路恭敬地引導著她到客房裡去。
上官雨燕將飯菜拿到自己的院子之後,便又回到豐澤園。和上官青寧交接了一下任務後,便端著一杯熱茶盞進了書房。
此時天色已晚,屋裡的燭光早已經點亮,冒著明亮亮的火焰。
進了屋後,便瞧見上官澤濤低著頭專心致志地在書案上拿著毛筆寫著什麼。
她輕手輕腳地端著茶盞走到他的身邊,然後將茶盞放在書案上的右上方。之後便靜立在他身後稍遠一點的地方,目不斜視,當一個透明人。
沒過多久,上官澤濤便停下了筆,端起一旁的茶盞,慢慢地啜了兩口便放下。許是坐的久了,身子有點僵硬,便站了起來,出了書案,在前方走了一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來的時候,瞥見她在一旁安靜地站著,盯著她望了好一會兒。似是做了個什麼決定,便重新回到書案上,伸手將她喚到自己的面前來。
上官雨燕聽從地來到書案面前,低著頭,不知他對自己有何吩咐。
“你可知道川山這個地方?”上官澤濤問。
上官雨燕想了想,點了點頭。川山是一個小縣城,位於南陽國的東面,是個貧乏窮困之地。
上官澤濤見她知曉,便繼續自己的話題,“近日來,川山發生了地震,朝廷打算派人去賑災,按照以往,可無論派誰去,事後都必然會引起百姓的動亂,你可知這是為何?”
川山地震?這個訊息讓上官雨燕大吃一驚。她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件事。不過想來應該是川山那裡有人快馬加鞭才把這個訊息送到朝廷上的。民間還沒有那麼快傳開來。不過想來應該也會在這幾天內就會傳開來的吧。
上官雨燕想了想,便將心中的想法如實說出來,“回老爺,奴婢斗膽,想來應該是朝廷的制度出了問題。”上官雨燕抬頭望了望上官澤濤一眼,上官澤濤也看了她一眼,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按照朝廷的慣例,賑災是由上面同意撥銀子,然後再由郡級到縣城再到百姓手中。如此一來,這銀子便要由上面的人抽走三成,到郡級再抽走三成,縣級再抽三成。這樣到了百姓手中的也不過一成。僧多粥少,百姓得不到解決溫飽問題,自然就會發生叛亂。”
“你說的這個,皇上如何想不到。只是皇上曾經也派過相當信任的官員去賑災,銀子也是直接到達百姓手中,可依然還是會發生叛亂之事。”上官澤濤眉頭緊蹙,想不通這是為何?
上官雨燕聽聞,只得低下了頭,細細地想著這其中的緣由。是啊,明明銀子已經直接到達百姓手中,人民的溫飽問題也得以解決,為何還要發生叛亂之事呢?既然還是會發生叛亂之事,那就說明百姓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突然地,她想到了一個可能。她抬頭望向上官澤濤,想要將自己的想法告知於他。
上官澤濤之所以會找上官雨燕說起這個事情,也是因為覺得她是個聰慧靈敏的人。從上次她不動聲色地就把解決蘇將軍之事的想法告訴了他,他就知道,這個女子是個不平凡的女子。是啊,她的女兒,又豈會是個平凡之輩。
“你可有什麼想法?”他開口問道。
“回老爺,奴婢是想,既然銀子已經直接到達百姓手中還是會發生叛亂,那麼必然是其中的環境使得他們不得不發生叛亂。”上官雨燕頓了下來,望了望上官澤濤。
“繼續說。”上官澤濤站起身來,離開了書案,揹著右手,向前方慢慢地踱步。
“依奴婢想,百姓有了銀子,也解決了溫飽問題。可萬一這溫飽問題只是一時半會兒得到了溫飽了呢?比如說朝廷賑災了十萬兩銀子,若按朝廷來說,這必然是筆巨大的花費,可對於發放到每個百姓手中來說,亦不過是十來二十來兩銀子。”
上官雨燕的目光一直隨著上官澤濤的身影轉動。
“也許對於平民百姓來說,這十來二十來兩銀子是他們一年的收入。可要是有人趁機抬高物價,將一文的米抬高成五文,五文的鹽抬高成一兩呢?”
上官澤濤聽聞,不由地停下了腳步,定定地望著她。似乎是在想著她所說的話的可能性。
“物價上漲,百姓得不到根本的解決,又有商賈在一旁趁火打劫,百姓自然會因為不滿而發生叛亂。”上官雨燕越想越得有可能。
“你說的亦有幾分道理,可一直以來,物價之事皆由朝廷控制,他們如何敢擅自抬高物價?”上官澤濤眉頭依然緊皺。
“這就要問朝廷的制度了。”上官雨燕想了一會兒,不由地嘲弄地笑了笑,說來說去,還是回到了朝廷的制度問題。
上官澤濤恍然大悟般,瞪著眼睛望了一會兒上官雨燕,許久之後,方才開口問道,“你有何良策?”
喜歡病嬌王爺悠著點請大家收藏:()病嬌王爺悠著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