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麼說,《北京遇上西雅圖》提前開啟了賀歲檔。
可是,11月份,本該開啟賀歲檔的電影,卻一個個啞火了。
這有點像國內今年的電影市場,在好萊塢大片不斷的衝擊下,華語電影有些萎靡不振。
觀眾能夠看到更多的好萊塢大片,對於華語電影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可是呢,國內的電影人明顯沒有適應這樣的節奏,或者說,跟不上節奏。
天明影視倒是做的不錯,要不然也拿不到這麼多票房。
繼續說回賀歲檔,11月份的電影市場,無疑是讓人失望的。
眼看著即將到來的12月份,卻是讓人充滿了信心。
可以這麼說,每一年的賀歲檔,都能有那麼幾部電影,屬於真正的大片。
而每當這些大片上映的時候,必然會引發一場龍爭虎鬥。
“12月來臨,電影市場能否熱起來?《太平輪上》肩負重任!”
“時隔五年,吳語生再戰賀歲檔,《太平輪》能承載著華語電影走向彼岸?”
“華國的《泰坦尼克》,亂世之中的唯美愛情。”
……
這便是有些人的信心來源,因為《太平輪》即將上映。
曾經的好萊塢大導演,還真是讓人信心十足,只可惜,他們忘了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赤壁》的成績,似乎並不能讓他們更加清醒。
說來也是,整體上來說,《赤壁》是收回了成本的。
只不過,收回的方式有些特別,因為是一部分投資人賺錢,一部分投資人賠本。
而這一次,不只是其他人不信邪,吳語生也同樣如此。
好好的一部電影,非當成兩部來拍,或者說,他嚐到了甜頭。
當初的《赤壁》,如果真拍成一部,說不定真要賠的底褲都不剩。
所以這一次,吳語生故技重施,又弄出上下兩部,就是為了加份保險。
只可惜,觀眾不是傻子,如果你把他們當成傻子,那你就真成了傻子。
在這裡要說明一下,周明從不拒絕系列片,事實上,天明影視就有很多系列片。
可是呢,真正意義上的系列片,只不過是有相互承接的內容,而故事則是完全不一樣的。
就好像《囧系列》,《人在囧途》、《泰囧》和《港囧》,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故事。
只不過,保持了“囧”字核心的延續,這才叫做系列片。
而《赤壁》和《太平輪》,明明只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必要分開嗎?
就看吳語生的拍攝,上下兩部都是一起拍的,也就是說完全能夠一起上映。
可是偏偏要分成上下兩部,為什麼?不就是為了讓觀眾買兩次票。
就在大家期待著,期待著《太平輪》能夠徹底點燃賀歲檔激情的時候,現實狠狠給了所有人一巴掌。
12月2日這天,《太平輪》上映了,就像媒體寫得那樣,太平輪啟航了。
結果,在啟航的當天,這艘巨輪直接擱淺了。
喜歡華娛之重回2006請大家收藏:()華娛之重回200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