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票房2500萬,這個成績真的是驚掉了一地眼球,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這真的假的?
自然不是因為票房太高,而是票房太低,低的令人髮指。
先看看《太平輪》的投資是多少
4億華幣,對於目前國產電影的投資額度來說,已經是巨資。
如今的吳語生,果然只看得上拍大片,繼5億的《赤壁》之後,又是4億的《太平輪》。
電影的投資方都有哪些?
除了吳語生和張家振自己的公司外,主要投資方有華影、小馬和樂士。
看看這家主要的投資方,基本上已經保證了電影的宣傳發行。
鉅額投資,再加上強大的宣傳發行能力,可電影還是失敗了。
為什麼?是因為演員陣容嗎?
黃小明、章子怡,還有金城武,國內最頂尖的陣容也不過如此。
而吳語生目光長遠,被他看上的,可不只是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
翰國的宋慧喬,還有日苯的長澤雅美,這些都是亞洲範圍知名度極高的演員。
不考慮其他因素,光是這個陣容,價值便不低於5000萬首映票房。
更不要說還有大導演吳語生,這位在國際上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導演。
光是這個名字,便值不少票房。
可以這麼說,按照吳語生的牌面,哪怕隨便拍一部電影,很爛那種,把觀眾騙進電影院,也不該只有這麼點票房。
可現實就是,真的只有這麼點票房,再想多一點都不可能。
究其原因,是因為反噬,源自於《赤壁》這部電影的反噬。
觀眾上了一次當,誰還肯上第二次?
反正看了《太平輪上》,什麼都看不明白,還要看《太平輪下》,那不如不看。
當然,原因很多,除此以外,也有電影質量一般的原因。
貓眼電影的專業點評上,《太平輪》只有不到6分,連及格都及格不了。
這已經很顯然,又一次把劇情分割,讓人看不懂,怎麼可能拿高分?
《太平輪》的口碑,最終還是沒能拯救票房,甚至還有點每況愈下的意思。
今年真正的賀歲檔第一槍,算是真的啞火了。
當影視圈裡的人,還在討論著《太平輪》為什麼會失敗。
是因為大導演們不行了嗎?
顯然不是的,馮大剛的《私人訂製》都能收割好幾億票房。
老謀子指導的《長城》,更是再次替他奪回票房冠軍。
所以說,不是大導演們不行了,而是吳語生有些不行了。
而此時的杜牧,已經悄然出現在小馬奔騰公司。
他為何而來,自然不是為了喝茶。
如果說此前,小馬奔騰還憋著最後一口氣,那麼這最後一口氣,必然是《太平輪》。
只要《太平輪》上映,只要《太平輪》票房大爆,小馬奔騰就能繼續奔跑下去。
然而,血淋淋的教訓就擺在眼前,哪怕小馬奔騰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周明沒打算落井下石,他只是在進行很正常的商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