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說》正在上映,按照目前的形勢,票房過2億沒問題,3億有點難。
只不過,評價倒是真的很不錯,看得出,影評人很看好這部電影。
這樣的電影,本來就有一個很強大的共同點,那就是催淚。
感人至深的電影,往往就能夠得到高分、好評,當然,前提是你的催淚潤物細無聲。
大眾點評高達9.1分,而專業點評,同樣高達8.6分。
說實話,這樣的電影很少見,不只是觀眾買單,就連影評人也非常看好。
要知道,很多時候,觀眾喜歡的都是大片,都是熱鬧的電影。
而影評人,擁有一定的素養,更喜歡的是能夠表達深刻意義,甚至發人深省的電影。
而電影《我能說》中,有溫情、有感動,更有心疼。
憐惜弱者,關懷婦孺,這本就是人類的共性,無關普通觀眾和專業影評人。
“看完挺難受的,就像電影中說的那樣,內心早已是千瘡百孔,真不知是怎麼熬過來的。”
“電影題材中少有的“慰安婦”電影,它最棒的就是以商業片形式表達出來,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歷史。”
“在網路上,我們抨擊日軍侵華的時候,總會引用這段歷史,可真正瞭解這段歷史的,又有多少人?
如果我們只是把這當做我們口誅筆伐、當作我們發洩的工具,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悲哀。”
“聽說,天明影視還在拍一部相同題材的紀錄片,以前紀錄片在我眼裡:那玩意能看?可是這一次,我一定回去看一看!”
“一部讓人後半程哭著看完的電影,舒敞成功的轉型之作。”
……
至於在專業的影評人眼裡,這也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
畢竟金雉獎最佳導演,陳力在拍攝這部電影時,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相較於原時空的作品,沒有過度的商業化,保留了一絲文藝片的氣息。
可以說,在商業和文藝片的結合上,遠比原時空做的要好。
真要拍商業片,說實話,沒必要,天明影視不差這麼一部商業片。
更何況,以陳力的性格,對於純粹的商業片,也不會有太多興趣。
真要是純粹的商業片,專業影評人未必能看得上,說不定還會狂噴。
然而,無論是網路上,還有傳統媒體上,評價都相當不錯。
專業影評人木衛,就寫下了這麼一篇機具代表性的影評。
《我能說》——一部讓你無話可說的電影。
一部不衝歐洲三大,不買肉,不執著於刻畫窮山惡水,也沒有深刻揭露人性的電影,竟然得到了8.6分。
要知道,這可是專業影評人評分,而不是粉絲、影迷也能參與的評分。
每一位打分的電影人,甚至是觀眾,都是擁有大量閱片量,以及專業素養的人。
這樣的分數打高了?不,我覺得打低了。
要知道,國內的高分電影,或者說,衝著歐洲國際大獎去的電影,都不是這種型別的。
不是有這麼一種說法,歐洲人喜歡的華國電影,必須有三種東西:農村、人性和女人。
而這,一度也成為了諸多導演的追求,凡是文藝電影,都有這些東西。
就好像,沒有這些東西,就算不得好電影,就不被人認同。
然而今天,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好似一股清流,注入其中。
……
電影的前半段,其實一直在鋪墊,在展現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