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笑呵呵的說道:“我瞭解,周總日理萬機,偶爾忘了一件事,也很正常。”
他都沒敢低頭去看,生怕看到掉落一地的節操。
攤上這樣一位不靠譜的老闆,實在是讓人無語,不得不說,老闆心真大。
周明的心的確挺大的,對於公司的事,他向來是抓大放小,有時候大事都抓不住。
周明有些莫名的看著杜牧,總覺得他剛才的話,明顯是話裡有話。
尤其是那句日理萬機,理萬機前面明顯停頓了一會,究竟誰才是理萬機?
“對了,周總,你聽看好話劇改編電影?”
周明沒有細說,只是說道:“也不是,只不過試試總沒問題。”
事實也是如此,話劇改編電影,不是不可以,卻也未必絕對成功。
這就要看導演,看演員的選擇,有些人適合拍電影,有些就只適合拍話劇。
原時空也是如此,開心麻花的話劇改編,剛開始挺成功的,而且是大獲成功。
說實在的,聽運氣的,因為開心麻花裡,沈騰和馬莉,算是比較適合拍電影的。
而《夏洛特煩惱》,剛好是由二人主演,這事非常重要。
再加上那個時間,是國內電影市場又一次大爆發的時候。
真要換了其他人,或者換一個時間,未必能有這樣的效果,或許又是另一個結局。
而且,開心麻花畢竟是獨立的個體,和天明影視也只是合作的關係。
所以,周明也想的很清楚,有限的合作幾部電影,也還是挺不錯的。
只不過呢,開心麻花的幾位演員,倒是可以更深度的進行一些合作。
9月份,也就是十一國慶假期以前,電影《我能說》率先上映。
因為這部電影的特殊,所以,天明影視雖然在宣傳,可相關活動少了許多。
甚至,就連很平常的首映禮,天明影視都把它取消了。
雖然這只是一部電影,卻也是一段歷史,它不該被過度的娛樂化。
電影的內容很簡單,愛打抱不平的熱血奶奶李玉芬,向極具原則性的社群工作人員孫淑學習英語併成為忘年之交。
一開始,李玉芬學習英語的目的很簡單,為了聯絡遠在異國他鄉的弟弟。
因為歷史原因,弟弟遠居米國,卻因為自小出國的原因,根本不會說華語。
沒辦法,哪怕是一大把年紀了,為了聯絡弟弟,李玉芬不得不學習英語。
然而,現實卻是很殘酷,弟弟李世禾不是不會說華語,而是根本不想聯絡這個姐姐。
一向熱心腸的李玉芬奶奶沒有被打倒,反而更加積極的學習英語。
因為,她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原來,熱心腸的李玉芬奶奶,其實有過一段慘痛的經歷。
她是一名慰安婦,二戰時期,被日軍殘酷壓迫的慰安婦。
多少年來,各國受害者一直在控訴,卻從未得到過正式的道歉。
無論是聯合國,還是米國,對待這件事,並非真的那麼主動。
否則,也不會讓一群這麼大年紀的人,再去回憶一邊曾經的慘痛經歷。
更要莫名其妙的學會英文,因為這樣這樣,才能親口說給全世界聽。
在孫淑的幫助下,李玉芬奶奶終於來到美國,作證控訴日軍強徵慰安婦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