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裡面,趙小康跟著家人打了幾句哈哈,見著老爹並不在家後,便是迅速回到了房間中。
他得為武俠小說徵文的事情忙活了。
這520萬字數之間的武俠小說,還真的不是很好寫。
趙小康開始絞盡腦汁,拼命地回想著他前世那些經典的武俠小說或者電視劇。
自然,他還是把重心放在了金庸老爺子所著的小說裡面。
金庸的中長篇小說共有15部,用一句詩來描述的話,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其中字數在這520萬之間的小說有《連城訣》《雪山飛狐》《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共5部。
這五部小說,趙小康也都有看過,《連城訣》的狄雲,《雪山飛狐》的苗人鳳,《白馬嘯西風》的李文秀,《鴛鴦刀》的袁冠南,《越女劍》的阿青,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像是與趙小康曾經相識過一般地躍然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這其中,讓趙小康感覺到可讀性最高的還屬《連城訣》。
該書講述的是農家子弟狄雲因為生性質樸,屢被冤枉欺騙,在歷經磨難之後,終於看穿人世險惡,迴歸自然的故事。
在區區數十萬字中,能夠做到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人物性格鮮明,在一眾武俠小說之中,實屬經典之作。
金庸老爺子寫《連城訣》這本書,還有一個真實的小故事,這個故事也是趙小康在雜誌上看見的。
原來金庸家有個叫和生的長工,是個殘疾的駝子,小時候他發現爸爸媽媽對和生很客氣,從來不差和生做任何事,只是讓他在家掃地、抹塵,接送孩子們上下學堂。
遇到下雪、下雨的日子,和生總是抱著他上學,是他記憶中一個很親切的老人。
他聽父輩們也談起過和生的一些情況來,這和生是江蘇丹陽人,家裡開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鄰居一個美貌的姑娘訂了親。家裡積蓄了幾年,正準備要給他完婚的時候,結果和生被一家財主誣陷為賊,下到獄中,關了兩年多才放出來。
因為這件事情,父親、母親都氣死了,而和生的未婚妻則給財主少爺娶了去做繼室。有一天和生在街上撞到財主少爺,二話不說,取出一直藏在身邊的尖刀,將那財主少爺刺了個重傷。和生也不逃。正好金庸的爺爺查文清做丹陽知縣,重審獄中每一個囚犯,得知和生的冤屈,十分同情,不過他刺人行兇確是事實,也不便擅放。待到查文清辭官時,索性悄悄將和生帶回家來。
因為這篇小說有著現實的背景,因此也很容易讓趙小康去寫。
《連城訣》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趙小康都看過,因此寫作起來是毫無難度。
理了理大致的情節走向後,喝了一口熱茶,他便是做起了大綱來。
一個小時後,大綱搞定。
接下來便是開始了第一章。
“如同是仙境般的薄霧之中,只見兩柄木劍揮舞交鬥,相互撞擊,發出託託之聲。有時相隔良久而無聲息,有時撞擊之聲密如聯珠,連綿不絕。
那是在湘西沅陵南郊的麻溪鄉下,三間小屋之前,曬穀場上,一對青年男女手持木劍,正在比試。
只見那少女正值十七八歲年紀,圓圓的臉蛋,一雙大眼黑溜溜的,累得已是額頭見汗,左頰上一條汗水流了下來,直流到白嫩的頸中。她伸左手衣袖擦了擦,臉上紅得象屋簷下掛著的一串串紅辣椒。
而對手的男青年比她大著兩三歲,長臉黝黑,顴骨微高,粗手大腳,那是湘西鄉下常見的莊稼少年漢子,手中一柄木劍倒使得頗為靈動。
屋前矮凳上坐著一個老頭兒,嘴裡咬著一根短短的旱菸管,手中正在打草鞋,偶而抬起頭來,向這對青年男女瞧上一眼,嘴角邊微微含笑,意示嘉許。淡淡陽光穿過他口中噴出來的一縷縷青煙,照在他滿頭白髮、滿臉皺紋之上,但他向吞吐伸縮的兩柄木劍瞥上一眼時,眼中神光炯然,凜凜有威,看來他的年紀其實也並不很老,似乎五十歲也還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