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終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孩子們向她尋求幫助,她自然全力以赴地幫助他們。
孩子們需要錢,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供,需要物質,她也可以滿足。
可能是沒有了爺爺奶奶在旁邊當攪屎棍,三個孩子和蘇琳的關係也緩和了不少。
蘇琳自然也不強求像其他的母親和孩子的關係那樣親密,就像葉舟說的那樣,她之前已經做得足夠好,如果孩子們認為她就是不愛他們,那她用再多的愛也換不來孩子們的對等的愛。
也許正是這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反而讓孩子們更加依賴她。
也可能是他們知道了自己的父親根本靠不上,以後想要過好日子,只能靠著母親,到了他們這個年齡也該懂得這個道理,知道怎麼選擇對自己才是最好的,所以他們也在改變自己。
蘇琳的大兒子第一次參加高考,果然和蘇琳預料中的一樣,分數只達到了中專的錄取分數線。
兒子忐忑地跟她徵求意見,要不要去讀中專?
蘇琳說:“你已經滿18歲,你的人生你做主,我不干預你的選擇。
如果你要去讀中專,我就送你去。
如果你不想讀中專,還想復讀,我就幫你聯絡復讀班。
如果你覺得復讀的時候學起來還是有些吃力,我也可以幫你找補課的老師。”
最終大兒子選擇了繼續復讀一年,而且也讓媽媽給他找補課的老師。
蘇琳直接在自己任教的大學裡找了一個優秀的大學生,給兒子補課,當然,蘇琳給的補課費的報酬也很豐厚。
大兒子曾經看過自己的媽媽給學生掏補課費,那錢相當於媽媽半個月的工資。
他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又鼓起勇氣問媽媽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給他補課?
蘇琳說:“之前我就說過了,我會給你們提供我能夠提供的最好的條件。畢竟是我把你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以後你們也不要怪我就好。”
態度已經沒有了,之前的親密,好像就只剩下了責任。
大兒子反而覺得心裡空落落的。
其他兩個孩子也一樣,想方設法地讓媽媽關注自己。
蘇琳直接跟他們說:“你們也不是小孩子了,你們已經可以照顧好自己,而我的人生卻還有很多遺憾,我需要全力以赴去彌補那些遺憾,所以你們能夠解決的事情還是自己解決吧。我也需要個人的時間。”
孩子們就像是一夜之間長大了,他們知道媽媽再也不是那個會看他們臉色的媽媽,他們必須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小的兩個孩子也開始努力學習,他們看得清楚,媽媽似乎喜歡他們成績好,那他們就做給媽媽看。
他們那些堂兄弟可能是得了爺爺奶奶的指示,專門跑來諷刺他們:你們的媽媽根本不愛你們,她只是在乎你們的成績。
“你們的媽媽很愛你們,壓根就不管你們的成績,是因為你們的成績一塌糊塗。你們考三十分和考四十分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