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發展計劃還在繼續當中,這個計劃可不是一年兩年,也不是三年五年就會結束的,而是會一項持續至少二十年以上的長期政策。
因為大唐帝國要讓民眾的經濟收入得到提高,吃的更好,把食指數降低到百分之四十以內。
不過,這只是表面,普通人所知道的目標而已。。
這項長期計劃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目標,那就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緩解本土和海外領地的矛盾,降低海外領地的獨立傾向。
基於此,大唐帝國透過全球經濟一體化,開始深入繫結本土和海外領地的經濟,並在這個過程裡進一步強度帝國本土主導的經濟生產分工,確保任何一個海外領地都不會出現完成的工業體系。
但是哪怕是帝國的御書房高官們,都不認為這個計劃最後能不能有效,尤其是阻攔海外領地建立工業這事上。
其實帝國的很多高層們是非常悲觀的。
正所謂能夠阻攔一時,但是阻攔不了一世啊!
時間長了,這些海外領地總是會尋求建立自身的工業體系的,哪怕是那些藩王們不推動,但是在海外領地裡富起來的權貴們同樣也會追求,因為那樣代表著更大的利潤。
而帝國高層們的想法就是能拖一時就一時。
利用這些拖延的時間,帝國內部則是繼續奮鬥發展,攀科技樹,把工業技術再往上拉幾個層次。
現在的工業技術含量還是太低了,哪怕是現在美洲地區一座工廠都沒有,但是如果放任不管的話,當地的技術人員以及資本,分分鐘能夠給你從頭到尾重建一個工業體系。
但是,如果把技術在往上提升幾個層次,那麼他們哪怕有錢有人的話,估計短時間內也搞不出來。
比如這武器吧,後裝槍炮估計海外領地很容易就能從無到有建立工廠生產出來。
但是坦克呢,飛機啊,戰艦啊,這些他們就很難短時間內搞出來了。
帝國高層想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一旦他們獨立了,哪怕他們有錢有人建立工廠之類的,也能夠讓本土有足夠的時間調集軍隊進行鎮壓,而在鎮壓之前不用擔心海外領地爆出一大堆坦克戰艦來。
只是,這種戰略目標一般人是不知道的,知道的都是帝國高層。
嗯,其實那些藩王們也是知道帝國本土的這些策略。
那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具體執行,負責人可就是太子李暠呢。
能夠讓太子李暠把施政重心放在這上面來,那麼哪怕藩王無法其中的深層次目的,但是至少也知道這對自己沒啥好處。
那可是太子李暠呢。
做夢都想著削藩的人!
而海外的其他藩王們,也不會坐以待斃。
反抗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不敢的,至少聖天子李軒死之前沒這個膽子,反而還得裝出一副極力支援的樣子來,要不然的話,讓聖天子李軒知道了,分分鐘板子就來了。
那滋味,估計不好受,也沒人願意去嘗試。
但是正面反抗沒有,不代表不能暗度陳倉啊!
非常巧合,四年前開始,各大海外領地的藩王們,都開始了慈善教育事業,一邊扶持小學中學之類的,一邊鼓勵扶持有天分的學子報考本土的大學並學習。
新時代裡什麼最重要?
是伯樂。
再次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