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更是讓馮氏航運公司認識到了,航運這玩意要賺錢,要市場份額,就要船大!
船隻大了,才能裝運更多的貨物,才能夠更加有效的降低每噸貨運成本。
這也是直接推動馮氏航運公司在數年前就啟動萬噸貨輪計劃的直接原因。
到目前為止,馮氏航運公司已經是有九艘萬噸以上的散裝貨輪投入運營,同時還多艘正在建造當中。
甚至他們還在籌劃建造兩萬噸以上的大型散裝貨輪。
別看這兩萬噸很大,實際上技術難度並不高。
因為貨輪嘛,也不追求航速之類的,要的只是裝貨多。
所以動力效能要求很小的,哪怕是兩萬噸的貨輪,其動力頂多也就幾千匹馬力而已,還比不上一艘幾千噸的客輪呢。
船體要求也簡單,也不需要大噸位豪華客輪那樣那麼多的裝飾。
因此整體技術簡單,成本也低。
要不然馮氏航運公司也不會短短几年內,就一口氣服役了九艘萬噸貨輪,在建多艘,現在又打算搞兩萬噸以上的貨輪了。
馮氏航運公司的發展策略,也可以看成是帝國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那就是運輸成本進一步降低,海上貿易成本進一步降低,航運企業為了保持利潤,不得不追求更大噸位的貨輪,以更多的運輸量來降低單位成本,並提高整體利潤。
這麼做的不僅僅是馮氏航運公司,長江航運公司等大唐帝國一大票的航運公司都是看到了這種局勢。
如今新建造的遠洋貨輪,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萬噸以上的貨輪了,至於只有幾千噸的貨輪,估計以後也就只能跑一跑本土沿海航線了。
不過還被說,其實本土沿海航線才是帝國航運業的大頭!
遠洋運輸聽起來高大上,但是在帝國的航運市場裡並不佔據主要的份額。
帝國本土沿海航線,其實範圍很大,真說起來的話,更嚴格上來說應該是西太平洋航線。
帝國東亞大陸沿海、東海省、南洋半島沿海、南洋諸島、澳洲,這些地方可都是本土沿海地區。
所以,大唐人口中的本土沿海航線,不僅僅是說東亞大陸沿海的這麼一小段,實際上包括了整個西太平洋海域的各條航線。
而這一地區,才是帝國航運業的主要市場!
當柳河巷號滿載著上等小麥,準備返回本土的時候,苗明坤也是成功的親自押送了一大片的採礦裝置抵達了華南礦務公司在五湖省的煤礦區。
這煤礦其實距離西湖城沒有多遠,之前在美洲礦務公司的時候也是進行了小規模的開發,因為這煤礦是比較難得的露天煤礦,煤礦品質也是相當不錯。
只是以前美洲礦務公司只能高價僱傭移民人工開礦,成本巨高,所以別說賺錢了,那都是一年比一年虧。
但是現在政策改變了,那麼一切都變的不一樣了,不管是成本和產量,都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