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艦隊的戰鬥力再強,也是數量有限,一百多艘的戰艦實際上只有大約三分之二的戰艦能夠保持執勤狀態,剩下的三分之一要麼是在維護、要麼是在補給。
而保持執勤狀態的戰艦,其實相當多的一部分也是在前往執勤海域的路上,或者是待在港口裡。
所以主力遠洋戰艦,哪怕是有一百多艘了,實際上也不夠用的。
為此,大唐海軍的策略就是建造了數量非常龐大的近海巡邏艦、淺水炮艦。
這些近海巡邏艦和淺水炮艦的數量極其龐大!
怎麼說呢,僅僅是三百五十噸的廣江級巡邏艦,帝國海軍最近幾年已經是陸續服役了四十多艘,而且訂單還有一百多艘呢!
海軍打算一口氣造它的兩百艘,然後派遣到全球海域服役執勤。
第七十六分艦隊,也就是歐洲艦隊就擁有十多艘的廣江級近海巡邏艦呢。
此外還有噸位大一點的五百五十噸級的廣海級巡邏艦,這玩意大了點,數量沒這麼多,但是也已經服役了十多艘,後續估計還會有幾十艘的訂單呢。
僅僅是這兩款近海巡邏艦,如今總數就是達到六十多艘,再加上之前的眾多型號的近海巡邏艦、淺水炮艦等,由此構成了大唐海軍裡非常龐大的內河近海艦隊。
總數達到了三百多艘!
足跡遍佈全球每一個角落,不管是南洋諸島還是印度大陸上的恆河流域,又或者是地中海、黑海乃至頓河、多瑙河流域。
又或者是北海、波羅的海一直到倫敦城外!
都有著大唐的近海、內河戰艦存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些小型戰艦也一直都是大唐外交、軍事行動的戰略支撐力量。
比如當帝國的外交官在倫敦搞事,需要支援的時候,需要等到主力艦隊來源還不知道猴年馬月呢,這個時候,如果有一艘常駐在倫敦的小型戰艦那可就不一樣了,反反正都能直接炮轟倫敦城。
這也是為什麼大唐帝國會出現了炮艦外交這個詞彙,而不是戰艦外交這個詞彙的緣故。
因為執行外交任務的,其實絕大部分都是不起眼的近海巡邏艦、內河炮艦。
在部分割槽域,一艘淺水炮艦的威懾力,超過一艘戰列艦。
因為戰列艦那玩意待在本土,沒個一年半載過不去,過去了無法進入眾多河流深入內陸。
諸多種種,都是導致了目前比較特殊的大唐海軍發展策略,這種策略也是導致了大唐海軍對削減軍費並不是太過敏感。
反正他們自己都是打算減少大噸位戰艦,改為建造大量的小噸位戰艦。
陸軍和海軍的不同,也是導致了他們對宣平三十七年裡的軍費削減的不同態度。
不過就算是有不同的態度,甭管是不滿還是滿意,都已經是無法改變預算分配的現實。
為此,陸軍內部又是掀起了一番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節約為王的運動。
而海軍那邊呢,則是順勢推遲了新型兩萬噸戰列艦的建造計劃,把經費用於建造更多的巡洋艦護衛艦以及近海巡邏艦等輔助艦種。
而有意思的是,當軍方暫停了兩萬噸戰列艦的建造計劃時,民間的航運公司卻是野心勃勃的提出了超大噸位豪華客輪的計劃!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