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以及自然環境的選擇,導致了大量的有錢人往外跑!
而官府也不會在政策上進行限制,原則上你住在那裡,並不會有什麼政治上的影響。
畢竟大唐帝國不用靠著學位制、戶籍制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去抬高房價,犯不著把富人們都集中起來然後給他們修一座富麗堂皇的監獄,並把每個牢房都賣出天價!
因為就算是抬高了房價,賺的也是那些地主,和官府沒有一毛錢關係,因為那些地皮,大多都是在私人手裡,官府可沒多少。
商人們一見官府你把某個地方的地價拉起來了,立馬就會周邊跟進,然後進行競爭……
國家不直接壟斷所有土地資源,是別指望能哄抬地價房價搞什麼土地財政了。
所以官府有時候寧願把鐵路線修的遠遠的,擴大城市區域的範圍,也是不會在某個地方扎堆堆砌資源的。
說起學位戶籍這些,其實大唐也是有戶籍以及學位制度的,只不過大唐也沒有什麼農村城市戶口之分,而且你愛住農村住農村,愛住城市住城市,戶籍只是一種登記管理的手段而已,而不是限制權益的手段。
同時雖然也有學籍,但是基本也和沒有差不多了,因為全國各地每個州府,你愛去那裡讀書就去那裡讀書,官方不做任何限制。
各校錄取也是沒有任何限制,理論上全國考生都可以報考,他們都可以招收,舉個例子,當你中學畢業後,只要你願意,全國那麼多所預科,你隨便報考哪一所,理論上都是可以的……
只是大唐帝國不採取統招統考的模式,而是採取學校自主招生,人家是否錄取你就不好說了。
名校肯定是對生源素質要求更高的,貿然跑過去報考,估計連入學考試都沒有資格參加呢。
比如金陵預科,每年遠道而來跑來參加入學考試的人多了,但是能考上的又有幾個?
而且每個學校的招生季都是固定那麼幾天,所以也不可能讓考生一一嘗試,必須提前選定心儀並且有把握的幾所學校,然後在那幾天時間裡一一報考並參加入學考試。
不然的話,可能什麼學校都沒考上,最後不得不浪費一年時間復讀或者乾脆是輟學了。
大唐的教育制度,可和公平扯不上什麼關係,嚴重傾向於天才以及權貴子弟,普通人能上個小學就不錯了。
這麼多年搞下來,有時候李軒都覺得自己做的有點過分了。
明明有餘力,甚至都不用花費幾個錢就能夠更好的普及中學甚至預科階段的教育,但是帝國依舊沒有這麼去做。
禮部教育司韓中凱是這麼私底下評價大唐現在的教育體系的!
“現在就挺好的,讓那麼多的人上大學幹嘛,都上大學了,誰去種地?誰去工廠?”
一句話道明瞭大唐帝國教育體系的本質!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