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當何錫華養的雞長到半大的時候,也是接到了家裡的回信。
這信是父親回的,不過肯定不是他父親寫的,而是找別人代寫的,因為他父親不識字。
當看到信上說父親已經是決定讓三弟也移民過來後,他也是鬆了口氣。
三弟能夠過來,這是好事,不管是對自己而言,還是對三弟而言,還是對大哥來說,都是好事。
至於大哥,他是知道不可能過來的了。
好幾年前他父親就已經是決定,所有的家產,尤其是最重要的土地將會全部留給老大,他們兩個次子只能是自謀生路,甚至都是提前把土地和房屋給過了戶,徹底絕了他們兩個次子的心思。
對此如果說他們兩個次子沒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也沒辦法,雖讓父親已經決定了。
再說了,他們其實也知道,就家裡那點土地,留給大哥一家是剛剛好,但是如果三兄弟一分,那麼全都得餓死。
這自謀生路,要麼去務工賺錢,要麼移民。
他自己先選擇了務工,然後移民,經歷了這麼一圈後,他發現還是移民好。
只要肯吃苦,再加上一點點去遙遠邊疆的膽量,熬上幾年好日子就來了。
只不過,偌大的帝國裡,其實願意這麼做的人還是不多,別看移民海外的有幾百萬人,移民邊疆省份的也有幾百萬了,但是這些都是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再考慮到大唐帝國龐大的人口基數。
那麼就會發現,其實人們如果有其他選擇的話,是不願意背井離鄉的,更別說去遙遠的海外或者邊疆了。
這一去,很多人實際上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返回家鄉了。
但是同樣也是因為大唐的人口基數多,所以哪怕願意去的人比例小,但是匯總起來也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字。
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區,其實每年都會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離開家鄉討生活,有些是去城市裡打工,有的乾脆是選擇了移民。
尤其是家裡田地少,兒子又多的家庭裡,很多兒子成年後就會到外頭討生活了,沒辦法,家裡那點地養不活這麼多人。
再加上現在的交通又方便,各種內河客輪和火車,可以讓人們輕鬆了離開,甚至遠渡重洋去海外領地也不是多難的事。
只要你選擇報名移民了,一切都好辦。
何錫華獨自一人在庫裡打拼的時候,他的鄰居們大多也是悶頭幹活開荒。
吳老三一家就是何錫華的鄰居,這會吳老三正帶著一家老小,他的妻子,老母親以及三個兒女在田間勞作著呢。
和何錫華獨自一人過來不過,吳老三可是拖家帶口過來的。
只是一家六口人看上去人數多了,移民的時候按照人口數分的土地也多了,但實際上他們這一家勞動力嚴重不足。
老母親幹不了什麼活,妻子也是體質較為虛弱,兒子還是個老三,現在才八歲,而兩個女兒一個十三,一個十五,也是幹不了什麼重活。
所以看上去他們這一家子全家上陣,場面有些大,但實際上乾的活也沒多少。
吳老三站在天地上,抬頭看了遠處數百米外的何錫華,嘆了口氣。
住在他們家隔壁的這個小夥子,就孤身一人,但是愣是開墾出來了相當於他們家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積,而且還養雞養豬。
這樣算下來的話,何錫華這個壯小夥,一個人乾的活頂的上他們全家人的一半了。
看著吳老三看著對面揮動著鋤頭,悶頭幹活的何錫華,邊上的妻子則是走了上來,還拿著手帕給吳老三搽汗!
“當家的,你歇一會吧!”吳老三妻子說著話的時候,她自己也是喘著粗氣。
吳老三回頭看了看,然後點了點頭:“都歇一歇,喝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