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越是成熟,其實他是越是難以理解父皇的全球本土化策略。
在他看來,這種所謂的全球本土化策略,對大唐其實沒啥好處,壞處倒是一大堆!
帝國要掌控美洲,要掌控非洲,要掌控印度,要掌控歐洲那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這種掌控不一定非得說要把上面的土地全部變成大唐人生活的地方啊。
在他看來,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那樣,在美洲搞殖民地統治就挺好的。
大唐人在當地當農場主,當工廠主,然後用土著挖礦種田,賺取大量的財富返回本土。
同時有了這麼多的土著,帝國的工業產品才有更多的市場可以出口,讓國內的工商業發展的更加良好。
但是現在呢,如今大唐的海外領地,就那麼點移民的市場,完全不夠用,而最關鍵的是,大唐人去了,那些土著也都消失不見了,連土著市場都沒了……
這也是造成了如今大唐帝國非常有意思的工商業佈局,原時空裡的各國工業革命崛起,大多是依賴國際市場。殖民地市場等,但是唯獨大唐帝國,是純粹依靠內需發展的,海外基本上只作為工業原料供應地,而且還是極少數的工業原料供應地。
因為絕大部分工業原料,帝國本土都有,用不著海外進口。
市場也是,出口的工商業產品,除了武器就是武器,基本沒其他什麼東西了,有也是沒多少。
如今帝國的企業們,基本是依靠了國內市場生存的,哪怕是出口軍械數量龐大的三大武器公司也是如此。
原因還是因為海外的市場太小了,比如說歐洲,就那麼點人,那麼大點地方,那麼點錢,根本買不起多少大唐的工業產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早些年大唐還挺重視歐洲市場的,但是最近幾年,本土企業對於開闢歐洲市場已經是沒啥興趣了對海外市場是抱著有就有,沒有拉倒的心態。
更重要的國內市場!
沒辦法,雖讓國內市場太龐大,海外市場又太小呢。
李暠最近這兩年,別李軒放權負責了一定的經濟事務,所以對於經濟他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
如今帝國的對外貿易數量還是太少太少,雖然說國內市場已經足夠大,但是誰也不會掀起市場更大不是。
如果海外市場搞起來,比如說海外那麼多土著,怎麼說也得有幾個億人,讓他們一人買一唐元的東西,那就是幾億元的市場啊。
但是現在帝國的全球本土化政策,卻是並沒有把重心放在擴充套件這些市場上。
說到底,還是大唐的海外政策,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海外政策截然不同而導致的。
大唐追求的是領土,歐洲人追求的是利益,這兩者是牛馬不相及,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東西。
不過經濟方面的事,雖然有些無法理解,但是李暠也是知道父皇有一個統一全球的夢想,誰要是攔著父皇實現這個夢想,父皇就會毫不猶豫的把他扔進太平洋餵魚。
所以哪怕他是太子,也絕對不會輕易的對全球本土化政策提出異議。
要不然的話,他估計著自己的太子之位要坐不穩。
所以雖然全球本土化政策所造成的經濟影響,他雖然不理解,但是也能接受。
然而有一點他無法接受的就是,那幾個藩王在海外的權力太大了。
如果願意的話,其實他寧願讓這幾個兄弟全部都待在金陵城,而不是分封到海外領地,而且還擁有實權的分封。
李軒分封的藩王,權力雖然所有限制,但還是不小。
其封地俸祿就不說了,所有貴族都有,藩王無非就是封地面積大一些,封地俸祿多一些,私人領地多一些而已。
但是藩王還擁有軍權,雖然之後一個王府護衛隊,額定人數為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