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優先扶持重工業發展。
這也是導致了大唐帝國的國防工業,是走在了普通產業的前面的,領先了許多。
二十多年的工業建設成果,隨著高壓蒸汽機在工業生產以及交通運輸上大規模使用,讓大唐的工商業在最近十多年來得到了爆發式的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不僅僅是指工業生產能力,更是體現在工業技術的提升上。
不過相對於國防工業為代表的重型工業的提升,輕工業以及醫療等行業的發展速度就是要緩慢一些了。
沒辦法,帝國核心扶持的乃是重工業,輕工業的話主要是依靠民間資本再高,而醫療嘛,這個更難。
但即便是這樣,李軒也是很滿足了。
有槍有炮還怕個卵!
等到部隊大規模換裝線膛武器,再把鐵路往西繼續修下去,遲早能把韃靼人給通通滅掉,徹底解決西方的威脅。
一個月後,陸軍方面再一次向李軒遞交了新型後裝線膛步槍的報告,稱他們組織了三大武器公司以及皇家理工學院進行聯合研發,在原來的多款實驗性步槍的基礎上進行了綜合取捨。
目前新款步槍已經是完成了設計。
陸軍遞交上來的新槍資料包告以及兩支樣槍讓李軒也是頗為重視,讓侍衛實彈測試之後,李軒還親自打了幾槍,感覺這槍雖然不如李福步槍,但是比之前的漢陽兵工廠的試驗槍強多了。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生產成本得到了控制,陸軍那邊預估的是,一整套下來,包括槍支,刺刀等配件加起來,預計前期生產成本能夠控制在十八元每支。
如果後期大規模生產,並且隨著時間的過去,平攤了成本後,這個價格還能夠控制的更低。
目前大唐帝國出口的燧發槍,生產成本大約是五元一支,米尼步槍成本高一些,大概要十二元左右。
目前十八元的生產成本雖然高了點,但是也沒有太誇張,後期估計還能降下來到十五元左右。
在控制了成本的同時,其效能也是不錯。
口徑十一毫米,全長一點三一米,重四點六公斤,有效射程可以達到八百米,採用的單發裝填供彈,同時採用的是紙殼定裝彈。
這裡頭的八百米有效射程,也只是理論上,實戰中不可能擊中這麼遠的目標,參考米尼步槍的使用經驗,軍方重點要求的是三百米距離的命中精度,而這款步槍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兩百米到三百米之間的精度絲毫不亞於李福步槍,不過超出了三百米後,精度開始下降,五百米後其精度就沒法看了。
此外之所以沒有使用金屬定裝彈加彈倉供彈,而是採用紙殼定裝彈、單發裝填供彈的設計,那是因為銅太貴,而且製造工藝也要求更高,最後導致彈藥成本會更高。
軍方已經是可以預料到採用這種後裝步槍後,耗彈量會增加好幾倍甚至十幾倍,由此將會帶來沉重的彈藥供應壓力。
為了控制使用成本,所以軍方自行放棄了金屬定裝彈。
反正大唐的敵人不是用著燧發槍就是用著火繩槍,用前裝線膛的米尼步槍就已經很欺負人了,更不要說現在的後裝線膛槍了。
再花費巨大的成本使用金屬定裝彈,沒那個需求。
反正不管你大唐用什麼後裝槍,人家土著和韃靼人都是很淡定的表示:都一樣,都打不過!
因此在效能面前,軍方很乾脆的選擇了成本!
李軒親自體驗過後,覺得還是挺不錯的,也就是大筆一揮,批准了陸軍的裝備計劃。
陸軍方面很快定型,並下訂單採購生產。
型號則是為三十四年式步槍,又稱聯合步槍!
為什麼會是聯合步槍呢,因為這款步槍是陸軍組織了三大武器公司和皇家理工學院一起研發的,沒有和以往一樣,步槍都是某個機構單獨研發的,因為聯合研發,所以也就稱之為聯合步槍了。
其中涉及的多個專利都是不同公司或機構的,陸軍是財大氣粗直接買斷了專利,然後授權給各大兵工廠生產,同時下訂單。
陸軍的胃口大的很,第一批訂單就是十萬支,然而半個月後,陸軍又是增加了三十萬支的訂單,其中包括十萬支騎兵版,也就是短管版本。
光光這前面的兩批訂單,就是達到了四十萬之巨。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