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碼頭等候下船的時候,他接著這一身行頭,再加上厚著臉皮跑到了一群二等艙旅客裡頭,攀談了一番後,倒也是收穫了不少名刺。
下了船後,呂振江先是跑到大阪商務局那邊,註冊了自己公司的辦事處。
他的公司叫做上海華萊貿易公司,這個辦事處自然也就是上海華萊貿易公司北海辦事處。
然後又是僱傭了幾個年輕人充當員工,算是把辦事處的架子給搭了起來。
說起來,在這邊的員工比在上海那邊還要多呢!
他呂振江已經是下決心,前期的事業重心就放在北海這邊,因為北海徹底本土化後,那可是百廢待興,完全就是一片空白,而且需求極大的市場,要不然他也不會大老遠跑到北海來開闢市場。
把辦事處搞定後,已經是三天之後!
三天後,他才是租了一輛高檔的四輪馬車,然後帶著自己的一身行頭以及兩個員工充當的隨從前往大阪飯店。
大阪飯店乃是北海省省府大阪城最高檔的飯店,作為一個跑南闖北,連南非飯店都入住過的人,自然是知道這種飯店不僅僅是吃飯住宿的地方,實際上這種地方往往還是一個地方的高層人士彙集的地方,很多商業人士談生意都是喜歡選擇在這種地方。
他連續好幾天都是泡在那裡,住是不可能住的,那地方太貴,連吃也是不可能的吃的。
通常都是跑到大阪飯店的茶館裡,點上一壺茶而已。
更多時候,他都是趁機認識往來此地的商人。
他來北海是幹嘛的,自然是做生意的,拉單子的。
他可是很清楚,如今的北海到處都是商機,不少商家都是準備在此地投資建廠,那些大單子他是不可能拿的,也沒那麼能力吃下來,但是一些小單子也足夠他這個小貿易公司吃飽喝足了。
在大阪飯店裡晃悠了三四天後,收穫了不少人的名刺,而且還敲定了其中一單。
這一單是一個早年移居大阪的蠶繭商人,他準備在大阪當地籌建繅絲廠,需要一批裝置,當然了,自然不可能是大型裝置,那些大型裝置人家一般都是直接找國內的數大機械公司直接下訂單的,輪不到他們這些小貿易商人。
他拉倒的訂單只是一批零配件訂單,這種訂單實際上對於繅絲廠來說也不算什麼,就算不找他呂振江,也可能隨便找個貿易公司採購,只是他看呂振江順眼這才給他來做。
訂單總價值才三千多元,然後拋開採購成本和運輸成本的話,毛利頂多也就百來元,如果扣除稅收和人員成本的話,他呂振江的淨利潤怕是就只剩下十幾元了。
但是這一單的成功,卻是給了呂振江極大的信心。
萬事開頭難,這開了頭後續的也就容易多了。
他在大阪到處跑,天天出入大阪飯店以及其他商人彙集的地方,這慢慢積累下來倒也是讓他又拉倒了幾單。
都是幾千元的小單子,而且利潤被壓得很低,但是呂振江不在乎。
賺的少他也做!
拉倒了單子,他也是不回去,而是派了人回上海,讓上海那邊的員工進行採購,安排運輸。
如今上海到大阪之間的貨物運輸非常編輯,蒸汽貨輪四五天時間就能夠把貨物從上海運輸到大阪來。
當第一批的零配件訂單交付後,拿到了尾款的呂振江沒忍住,跑到當地的青色小樓裡犒賞了自己一把。
雖然當晚的花銷都超過了他這一單所賺取的淨利潤。
但是他開心啊!
後續的幾個訂單的貨物也是陸續運抵大阪,同樣的利潤沒多少,最後一統計,七八個單子加起來,呂振江的貿易公司的淨利潤連一百元都不到。
這主要是因為呂振江的貨物採購,基本都是在上海採購,上海乃是全國貨物彙集之地,採購什麼都方便。
只是他這個小貿易公司的議價能力不強,採購價格往往和普通客戶直接採購都是同一個價。
這也就註定了其實呂振江做這種單子賺不了什麼錢,畢竟大家都不傻,就是因為沒錢賺,那些商人才會把單子給他呂振江做,要不然的話,他們廠商還不如直接派人去採購安排運輸呢。
給他呂振江做,其實也就是為了方便,要不然派人去的差旅費加上其他費用,恐怕最後還要更高一些呢。
但還是那句話,呂振江他不怕賺的少,只要能夠把業務做起來,哪怕前期不賺錢,只要不虧本就是勝利。
他看重的是未來!
呂振江的努力也是逐漸得到了回報。
以前做過單子的商人繼續找他,還會給他介紹其他的商業朋友。
當單子的數量起來後,呂振江就是親自回了一趟上海,直接找到了幾家主要的零配件供應商,要求他們降低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