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然入住御書房後,主要分管就是宣傳、教育、科舉等事務,同時還負責部分吏治工作,他這幾年的工作核心,是整頓吏治為主,同時也是對教育、科舉制度以及宣傳進行了改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整頓吏治這個事就不用詳說了,被外人稱之為州官的他,抓起貪官來那是一套一套的,最近這幾年整頓吏治,主要是針對中高層官員的吏治,收穫頗豐。
而教育和科舉改革,則是被聯絡到了一起,其中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徹底取消進士、舉人、秀才等功名,並且對會試製度也是進行了改革。
會試將會根據空缺的職務進行專門招考,其中金陵會考,則是主要招收京畿各衙門的職務空缺,而省會考則是招收各省衙門的職務空缺。
什麼衙門有了空缺了,就是匯總上來,然後確定人數,然後統一招考。
為了防止徇私舞弊。
所有申請新人的衙門都只能申報職務空缺,而無法提出任何的要求或者是其他任何建議,基本上只能說我這需要人,不能說我需要什麼人。
禮部每年都會統計各衙門的職務空缺,計算出需要補充多少人,確定會試錄取的數量。
不管是京畿會試還是各省會試,都是由禮部科舉司直接負責,其他京畿衙門或者地方衙門不得插手。
禮部根據職務空缺的數量和種類,透過會試招募到足夠數量的新官員後,他們的工作也就完成了,這些新官員的檔案將會移交吏部。
然後吏部對這些新官員的學歷、專業等具體情況進行統一分配。
原則就是不得在家鄉任職承天府學子情況特殊,其可在京畿各機構任職,但是同樣不能在承天府知府衙門以及各縣衙門任職)、不得和親屬在同一個衙門任職,總之就是各種避嫌。
這麼一整套的新科舉制度,基本上有三個環節形成,具體衙門出缺,並申請新人,禮部匯總空缺職務,確定各科空缺人數,預計各科錄取人數,並透過會試錄取新官員。然後吏部根據新入官員的具體情況進行統一分配。
因為機構和職務的不同,所以對新人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會試又會分成好幾個類別,分別是文科、理科、工科、法科、醫科等,考生自行選擇參加某種科目的會試。
所以如果想要參加金陵會試,並且是想要進入司法系統工作,那麼就需要參加金陵會試法科的考試,而要參加金陵法科的考試,首先你必須是大專以上學歷,而且還必須是法律系專業,
學歷不足,非本專業的學子不能報考!
想要參加金陵會考,不管是報考哪一科目,都必須要有大專以上的學習,不同專業報考不同的科目即可。
而各省會試,對學歷的要求就是低一些,只要求是預科或中專以上學歷即可,之所以不再要求大專以上,那是因為各省會試面向的全省的新入官員,招募的人數會非常多,如果要求學歷太高的話,那可就找不到足夠的學子了。
畢竟大唐的大學,哪怕是算上大專,其實也沒多少。
科舉制度的改革,也是和教育的改革一起的,周毅然的教育改革,其實並沒有什麼大動作,基本上就是對現有的教育制度進行查缺補漏。
入值御書房來,他並沒有主張大規模新建設綜合性的大學,在高階教育上,也就是大專以上的教育體系裡,他是主張擴充現有大學的規模為主,透過逐年的學校師資規模的擴張,來同步擴大招生的規模,以滿足帝國各方面對高階人才的需求。
在次一級的中高階教育上,也就是預科、中專這兩種學校裡,他則是主張建立更多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技術性學校,也就是中專。
而預科學校的話,則是和大學的發展路子保持同樣的步調,大學不擴招的話,預科也不擴招,只是繼續保持現有的規模,逐步擴大學校的規模以及擴招,以逐步培養更多的預科生,以滿足大學逐步擴招的需求。
因為大唐的預科學校,純粹就是為了培養大學生而設立的,各方面的課程都是偏向於基礎理論,甚至是大學教育階段的前期部分內容,教育成本高昂。
反倒是再下來的中學階段,周毅然倒是主張大規模擴招,喊出了每一個州府都至少要有兩所中學,這相當於就是把以往的中學數量往上翻了一倍。
中學都是大規模擴張了,那麼小學更是如此,周毅然是主張在每一個大鎮都必須設立一所小學,一個小縣也至少需要三所小學。
周毅然的教育改革思路,其實還是和以往一樣,那就是普及基礎教育,重點發展技術教育、有限發展高等教育。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