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底下有這種能人,他自然是不會防著不用,很快,就是讓他幫忙帶著另外一個步兵隊作戰,讓畢志安麾下的兵力達到了兩百多人。
讓畢志安同時帶兩個步兵隊作戰,這也是畢志安的無奈之舉。
他雖然只是個步兵營的營長,但實際上他麾下的部隊足足有將近三千人呢,並且是各兵種齊全的混成部隊,直接歸屬師部指揮。
扶桑戰事的特殊需求,是讓第十五軍各部隊拆開來,然後變成各支兵力在兩千三人左右的混成部隊單獨作戰。
通常來說,這種混成部隊一般都是團長親自兼任,再不濟也是個中校副團長兼任的。
至於為什麼應易康這個少校營長能夠親自擔任這個混成部隊的指揮官,那自然是因為他的特殊背`景。
畢志安雖然只是個少校營長,但是誰都知道他是上頭的大佬親自安排下來鍍金,不出意外不用幾年時間就會一飛沖天。
畢竟能夠在就讀御學堂期間,就參與印度洋決戰計劃的人才,誰都無法忽視,一群陸軍大佬都是盯著這個軍方的後起之秀呢,只要他繼續表現出來卓越的軍事天分,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
就連第十五軍軍部那邊都是親自給第五十六師的師長傳來了口信,說什麼年輕人要多磨礪,玉不琢不成器。
換句話說,應易康在軍方大佬的心中,就是一塊美玉!
要不然的話,第十五軍裡一大票的中高階將領,為什麼他區區一個少校就能夠帶兵將近三千人?
之前為了增援他所在的部隊,軍部那邊甚至都沒有把整個大阪守備團增援給他,因為大半守備團的團長是中校,這整個調過去的話,誰聽誰的?不合規矩。
所以軍部直接把大阪守備團一分為二,調了六百多人增援應易康所部。
但是麾下的部隊這麼多,而且還是營部直轄眾多的步兵隊,炮兵隊,騎兵隊,輜重隊,應易康就算是有三頭六臂,限於這個時代的通訊水平也是無法同時有效指揮這麼多的隊啊。
所以他只能是臨時把幾個隊,幾個隊整合起來,臨時變成一個小規模的營級編制來指揮。
如下才能做到指揮通暢,要不然他同時指揮十幾個隊,那怎麼可能。
這種情況下,畢志安所表現出來的有勇有謀的就是受到了他的賞識,這才是給畢志安一個機會。
不是看到兩人是同學的份上,而是看在畢志安的才華上。
當畢志安聽到應易康讓自己同時帶領兩個隊作戰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多次親自冒險帶隊廝殺,終於是換來了這個機會。
這個機會,不是依靠同學關係得到的,而是靠著自己拿命換來的,因為他很清楚,自己這個同學在應易康這樣的天子驕子心中就是個路人甲。
多次冒險親自帶隊廝殺,終於是得到了這個機會,畢志安顯得非常激動。
他在軍中傲了多年,去年年底幾乎把父親的人情關係用完了,這才得到了一個上扶桑前線撈軍功的機會,如今靠著自己多次與敵人相博,這才混來了一次晉升的機會。
是的,這是晉升的機會!
他的軍銜雖然還是中尉,但是這都同時帶領兩個步兵隊作戰了,只要表現尚可,那麼一個上尉軍銜就是跑步了。
今年自己也才二十多歲而已,只要加把勁,再熬個三五年,也就是在自己三十歲出頭的時候,未必就不能成為陸軍少校。
深知機會難得的畢志安,很珍稀這一次的機會,稍候幾次的作戰裡,更是多次身先士卒,帶領部隊衝在第一線廝殺。
而且表現的相當殘暴,破城的時候為了表現的更好,防止任何意外出現,他都會帶著部隊進行殘酷的肅清,往往是殺了個血流成河。
這種情況雖然讓應易康有些皺眉,但是應易康卻也不會說他什麼。
雖然暴戾了些,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這讓畢志安殺了一遍後,往往他所在的部隊攻下來的扶桑城市都是特別的老實……
為啥?
因為這些城池根本就沒剩下幾個人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