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找一個能勝任分管教育等事務的御書房值班大臣,可真不容易,看看這都上的什麼摺子。
最讓李軒冒火的就是工部左侍郎遞上來的摺子,說什麼如今的教育事務還存在著極大的短板,基礎教育已經是逐步發展了,但是高等教育還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
他在摺子裡重點建議發展高等教育,尤其是四年制大學,要在五年內新建立至少二十所大型綜合四年制大學,同時對現有的十多所四年制大學進行擴招。
提出了要把四年制大學生的在校生數量翻十倍以上。
看到這個,李軒就直接給他打了個大大的叉!
突然培養這麼多精英大學生,你讓大唐帝國拿什麼位置去安排他們?
難道不知道上流社會一個蘿蔔一個坑啊,每年招收的新官員數量就這麼多,那些一流企業的高階職務就這麼多,現在的四年制精英學生畢業後,安排的都有些勉強了,你還想要擴招十倍。
這些擴招多出來的學生,畢業以後當不了官,成不了企業高管,然後跑去造反怎麼辦?
大學是要擴招的,高階人才也是需要的越來越多的,但是得一步一步走,隨著帝國經濟的逐步發展,高階人才需求量大了,有足夠的社會資源供養更多的高階人才了,那個時候才是培養更多高階人才的時候。
但是你的社會還無法接納眾多新中上流階層的時候,這些多出來的精英學子就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分子。
你真當這些受到了高階精英教育的人都是老實人,當不了官,當不了企業高管,無法躋身進入社會的中上流階層的時候,他們會乖乖的進工廠當工人、回家種田啊?
當這些人的述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很容易埋怨社會的好吧!
李軒一直都是堅定的施行高等精英教育制度,就是為了防範這種情況的出現,雖然每年的三年制和四年制大學的畢業生都在增加,但都是在一個可控制的範圍之內,是隨著帝國國內的民生社會經濟發展而逐步增加的。
所以如今的這些學生畢業後,現有的社會資源足以接納並供養他們成為新的中上流社會階層。
不過呢,這種政策只能是默默的做,不適合公開宣揚,至少李軒或者馬維,從來都是不會說什麼限制高等教育的,他們是在其他方向進行限制。
比如說提高老師的社會地位以及薪資待遇,然後很自然的學費就上漲了嘛!
學費上漲之後,小學教育階段的老師都是普通老師,待遇雖然不錯,但是也沒有大學裡的老師那麼高,此外還有中央以及地方財政的補貼,所以在大唐帝國裡,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並沒有收到老師待遇上漲而變的稀缺,反而是因為帝國十多年來的持續推動,讓小學教育階段變的快速普及起來。
早些年的大唐帝國,定下的目標是每個縣都至少建立一所小學,隨後又是把這個目標提高到每個鎮都必須有一所小學。
除了數量龐大的官辦小學外,實際上大唐帝國還有眾多的私立小學,這些小學大多數都是舊時代的各種私塾,經過了教育部門的審查批准後,得以按照官方指定的學制標準進行教學,官方承認學生在這些經過審查批准的私立小學的學籍以及學歷。
而這種私立小學的數量還非常的龐大,其總數量比官辦的小學還要多呢。
所以說,即便是教育費用普遍高昂,不過對於小學階段的影響並不算大。
真正有影響的是中學階段以上,而且越往上越大!
學費高昂,學校少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不過雖然學費高,學校的數量少,但是在中高等教育上,大唐奉行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會為每一所中高等學校提供最最佳化的教育資源,讓學生接受最佳的教育。
簡單來說,小學階段是普及教育,而中學以上則是貴精不貴多。
但是現在,這人卻是提出一下子要把四年制的大學生數量增加十倍以上,讓李軒直接在心裡咒罵,這個大傻叉!
這人,這輩子是別指望能夠成為御書房值班大臣了,甚至後頭也別指望升任當什麼尚書啊,熬幾年就滾回家!
身為帝國高官,竟然一點政治覺悟都沒有,簡直無法容忍!
不過雖然大多人都是讓李軒不太滿意,但還是有少數幾個人讓李軒覺得還行,只是這幾個人裡,最讓李軒滿意的卻是有著一個身份非常特殊的人。
這讓李軒一時間是難以抉擇!
讓李軒比較滿意的有兩個人,其中一人是外務部尚書戴玉剛,這人提出的教育方針看似平淡,甚至一點亮點都沒有,通篇都是說現在的教育方針有多好,今後教育事務要做的就是把現在的教育政策持續下去云云,當然了,如果僅僅是這樣,他也無法打動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