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內,帝國在水利方面,累計投入了大約五千萬元的資金,而這個五千萬,說的還是中央財政的支出,而地方財政在水利設施方面的支出,還沒有算上去呢,如果把地方上的投入也算上去的話,恐怕這個數字要超過億元。
這種大規模的水利設施建設,哪怕是數遍過往數千年,都是從來都是沒有出現過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龐大的投入的也是帶來了豐厚的成果!
透過巨大的投入,大唐帝國把黃河、淮河、長江這三大比較容易發生洪澇的水系進行了初步的治理,在容易發生洪澇的地方,修建了更加堅固的防洪大堤,按照工部方面的報告就是,目前上述三大水系的大部分工程,已經是可以做到防禦十年一遇的洪水了。
尤其是洪澤湖大堤,更是可以做到防禦三十年乃至五十年一遇的洪水。
並且透過在上游地區設定蓄水區,必要時候,會對特定的河段進行爆破,讓洪水注入提前準備好的防洪區,以調節中上游往下游的流量,能夠更加有效的抵抗大規模的洪水。
除了這些大工程外,實際上更多的還是那些看似補不起眼的小工程,因為大唐帝國的水利設施建設,是遍佈全國的,不管是那邊的廣東瓊州府,還是說北邊的遼東,又或者是西邊的西北區域,都是有相關的水利建設。
比如所西北的甘肅省以及陝西兩省,其水利建設,自然不是說什麼防洪,而是抗旱,透過修建渠道引水、打井取水等方式,解決部分地方缺水少水的問題。
哪怕是在風調雨順的地區,也是進行了水利建設,透過開挖渠道灌溉農田,把下等田變成中等田,中等田變成上等田。
這一系列的水利建設,投入巨大,但是收穫同樣也是巨大,帝國最近幾年的天氣,其實算不上什麼風調雨順,但是卻是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洪澇、旱災等情況,這就是因為新修建的水利設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大唐帝國的水利設施,算得上是一種典型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工程了,而如今,大唐帝國又是把這種建設經驗用在了鐵路建設以及馬路建設裡。
為此,在宣平二十年入秋後的第一場內閣會議裡,聖天子李軒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交通建設’這個口號,聖天子指示內閣各方面,要把交通建設作為未來五年的重點工作來抓,並說要想富,先修路!
聖天子李軒都是親自喊出了交通建設的口號,下面的大臣們自然是積極相應,首先是御書房值班大臣、建極殿大學士柳八苟正式奏請,新規劃並建設若干鐵路主幹線。
目前大唐帝國規劃並動工的鐵路主幹線,主要是三條,第一條是江南鐵路,這個江南鐵路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九江到寧波,途徑主要城市是九江、當塗、金陵、鎮江、蘇州、上海、杭州、寧波。第二部分則是金陵城到杭州、途經廣德州、湖州。
第二條是北方鐵路,從金陵城到幽州,途徑的主要城市有金陵、鳳陽、徐州、開封、彰德、河間、天津、幽州。
第三條則是西北鐵路,從開封到嘉峪關,途徑的主要城市有河南府、西安府、西寧府、涼州、肅州、最後抵達嘉峪關。
上述就是目前帝國正在建設的三大鐵路主幹線,前面的兩條基本都是出於國防和經濟的雙重考慮,而第三條,純粹是處於國防考慮。
同樣純粹處於國防考慮的鐵路線,其實還有東北鐵路以及草原鐵路。
東北鐵路,就是天津往東北,經過唐山目前這一段已經提前完工並運營。)途徑遼西錦州、遼東瀋陽,然後繼續北上抵達進入東北省,最後一路殺到黑龍江。
這是為了保證帝國在東北區域的移民開發以及軍事佈防而預計建設的,不過目前除了天津到唐山段外,其他的鐵路基本都還處於規劃當中,短期內是不會進入施工階段的。
河套支線則是從幽州出發,途徑宣府後進入豐州、然後繼續西行,抵達大唐帝國在河套地區北段,剛好位於黃河北岸的黑山城。
這個黑山城,位於東勝城西邊大約一百五十公里,黃河的北岸,其是大唐帝國在河套地區最新修築的新城市,同時也是帝國陸軍用來控衛河套地區安全的戰略城池。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