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夫是搞不懂馮氏公司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突然進軍造船業,而且還是跨界進軍造船業,不過他也不是什麼商場中人。
雖然他陳家的產業眾多,不過陳家的定位依舊不是什麼商業家族,而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除了他陳立夫外,陳氏的子弟基本都是一門心思的讀書科舉然後入仕。
目前為止,除了他陳立夫外,陳氏一族,包括直系和旁系在內,已經有先後十多人入仕了,雖然大部分都還是在低階官員上混著,但是隻要有實力,加上一些運氣,再有陳立夫的幫助,以後不敢說都能走上高位,但是混一箇中級官員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這些,才是陳氏家族的根本,至於商業,只是附帶的而已。
所以陳立夫的家族雖然有一大堆的資產,但是陳立夫卻是極少過問這些產業的情況,基本上都是那些沒有科舉天分的落第族人在打理。
所以,陳立夫其實也是對商業事務不太清楚,他了解的主要是一些大方向的事務,具體的商業操作,他不專業。
所以感覺到驚訝,但也就是那樣了。
不過拋開不理解馮氏家族要進軍造船業不說,陳立夫還是覺得這個馮氏公司的動作可真夠快的,能夠在北岸開發區專案剛確定的時候,就能夠收購到這一片緊鄰開發區的沿江地皮,這可不是輕易的事。
要知道,這些地方可都是屬於私人的,官府早年收購的地皮,都是侷限在北岸開發區的範圍裡,而開發區的範圍也不過三十多平方公里而已。
其大概範圍是吳淞江以北大約八公里,黃浦江以西大約四公里的範圍,總面積也就是三十三平方公里而已。
除開這些地方,剩下的基本都是屬於私人的地皮!
自從北岸開發區專案立項的訊息傳出來後,北岸開發區周邊的地價,尤其是臨近開發區的黃浦江沿岸地帶,其地價更是一天一個價。
以為大家都是知道,北岸如果開發了,會直接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的,就算發展不如開發區內部,但是也能夠撈到不少的好處。
很多企業在開發區裡因為實力不足,投資額達不到,無法獲得百年的優惠租期,但又想搞一快地皮充當長久基地的話,都是想要在周邊地區從私人手裡購置地皮。
對於這些,官方方面自然是很清楚的,也沒有進行任何的干涉,恩,也干涉不了。
雖然說官方可以透過徵地的方式,把這些土地也徵收上來,但是徵地是要錢的啊,按照如今的市價徵收開發區周邊的大量剩餘土地,饒是上海特設縣的財政再有錢,也折騰不起啊。
更何況,這很容易被扣上與民爭利的帽子。
得不償失。
更何況就算是強行徵收了上來,上海財政也沒有這麼多錢進行開發了,如其徵收過來無法開發,還不如讓民間的資本進入呢。
大唐帝國的首都,金陵城的三個新城區的發展,就是這種模式,官方引導,頂多就是起個頭,而大片新城區的發展,還是以民營資本為主。
和上海這邊以官方為主不太一樣。
不過大唐的諸多政策也沒有對這兩種方式給予什麼明確的區別對待,反正只要不違法違紀,地方愛怎麼搞怎麼搞,反正上頭只需要看到成績。
什麼成績?
民生!
如今大唐各地的官員們,升官發財的重點是在民生,因為教化、穩定雖然更加重要,但實在是太過虛幻,教化這東西說白了就是教育洗腦,往往是很難看出來有什麼成績的,而穩定這事,如今天下太平,造反叛亂這種事,雖然偶爾還是有,但是對於大部分地方而言還是太遙遠了。
所以給各地的地方官員們留下的捷徑,也就只剩下民生一道上了。
但是大唐帝國裡的民生那可是真正的民生,而不是什麼經濟增速、生產總值,更不是地方財政收入多少。
而是指百姓能不能吃飽飯,能不能有衣穿,能不能有房住。
如果治下都是一片苦哈哈,一大片百姓飢寒交迫,範吃不起,房子也沒得住,衣服也沒得穿,你的經濟增速、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再高也沒卵用。
甚至都會被人參上一本,說你不顧百姓死活搜刮民脂民膏呢。
發展農業、工商業等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資料好看,更不是說了更多的金銀,而是為了讓百姓生活的更好。
以民為本!
可惜的是,這麼簡單的道理,從古往今能夠看透的人並不多,或者說他們知道,但是他們就不去做。
其他朝代的皇室和官員們,大多數都是抱著一個信念,那就是我自己吃香的喝辣的的就行了,底層百姓的死活,關我們屁事!
李軒其實也不太關心別人的死活,但是他關心自己的皇帝寶座,關心帝國的存亡,還關心著能不能統一全球啊。
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同一個前提上的,那就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百姓吃不飽的時候,就會有野心家喊著王相將侯寧有種乎拉著百姓造反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百姓的生活好壞,和大唐帝國的存亡,和李軒的皇帝寶座穩定與否,其實是相互聯絡在一起的。
所以目前大唐帝國在對待農業和對待工商業的政策上,其實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他們給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工商業發展,制定了一大堆的法律法規來促進工商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