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可是進攻,而不是說防守,至於防守作戰,對傷亡的承受能力就更高了。
韃靼人那邊的話,對傷亡的承受能力是絕對沒有大唐陸軍這麼高的。
火力投射、防護能力、對傷亡的承受能力各方面,其實大唐陸軍都是佔據了優勢的,不過大唐陸軍也有著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步兵部隊缺乏機動能力,也就失去了戰略主動權。
而對面的韃靼人卻是騎兵,機動力那是不用說的,哪怕是遭遇到了什麼不測,他們也能夠隨時選擇撤退,而大唐陸軍的步兵們也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撤離。
如今就是這樣!
當韃靼的騎兵前後衝上來了三個波次後,後方指揮戰鬥的一個韃靼中年壯漢將領就是皺起了眉頭,此人放在草原上,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俺答汗長子黃臺吉,身為俺答汗的長子,他是俺答汗的天然繼承人,從少年時代開始,就是跟著俺答汗南征北戰,戰爭經驗相當的豐富。
俺答汗要派兵截斷第九軍主力部隊的後勤補給線,如此重任能夠交給誰?自然是交給他頗為信任的長子黃臺吉。
俺答汗讓黃臺吉率領其本部三千,此外又是從俺答汗的親軍裡拔掉了兩千嫡系,一共五千大軍出征襲擊唐軍糧道。
這五千騎兵,可不是什麼旁系部落的炮灰騎兵,而是土默特部的嫡系騎兵,俺答汗用來掌控右翼三萬戶的主要武力之一。
如此的嫡系騎兵,所配屬的馬匹以及武器,自然是相當不錯的,也是俺答汗父子最為忠誠的力量,然後這種他麾下最為精銳的騎兵,前面的三個波次的衝鋒裡,竟然是十去其二!
這仗不好打啊!
當即只見他對身邊的屬下說了幾句,然後他身後的親兵就是吹響了號角,這是他們的撤兵訊號!
第四波衝上來的韃靼騎兵,聽到號角後,都已經是衝到了將近百米的距離了,不過他們並沒有繼續往前,而是選擇了直接轉向撤離!
衝鋒之初疾馳如風,撤退的時候也是沒有絲毫的停頓,由此可見黃臺吉治軍也是頗有一套的。
第四波韃靼騎兵本土直接側退,而在他們之前,三個波次的韃靼騎兵加起來將近千騎,但是倒在衝鋒途中的韃靼騎兵至少已經是有兩百之數!
大量被打下馬的韃靼騎兵並沒有第一時間死去,而是躺在地上哀嚎著,他們的戰馬在戰場上或是漫無目的奔跑,或者是原地停下來在主人的身邊,看著主人在痛苦中哀嚎,然後逐漸死去。
前後三波千騎衝鋒,死傷卻是達到了兩百之數,傷亡率達到了百分之二十,這種傷亡數字即便是放在旁系的炮灰部落騎兵裡,那也是一個相當恐怕的數字了,更不要說,這些騎兵都是土默特的精銳!
如此大的戰損比,即便是久經戰陣的黃臺吉,也是由不得皺起了眉頭!
上一次他率軍作戰,打出這麼打戰損比的時候,那還是年初和瓦剌人的大決戰,但是當時他是率領三千本部騎兵,朝著瓦剌人的五千多騎兵發起了衝鋒,不是這種騎射衝鋒,而是真正的馬刀衝鋒,衝上去就是你一刀我一刀互砍的那種!
最後,他的三千本部騎兵死傷達到五百多人,但是瓦剌人的五千騎兵卻是被他打的直接崩潰,死傷過半!
然而今天呢,這戰鬥遠遠談不上壯烈,己方的三波騎兵衝上去,彎弓射箭,對面的大唐陸軍也只是開槍開炮,交戰所持續的時間其實非常的短暫,從下令進攻到下令撤退,前後持續的時間也就一刻鐘左右。
如果從第一波的騎兵進入到五百米距離,大唐陸軍開始炮擊開始算起,嚴格上來說,雙方真正交戰的時間頂多持續了一分多鐘而已!
然而在這一分鐘裡,己方騎兵就死傷了兩百多。
對面的大唐陸軍死傷雖然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但是估計也就是兩百多人,絕對不會超過三百人。
也就是說,剛才的交鋒裡,雙方的損失是半斤八兩,差不多!
但是,你要知道,大唐陸軍死傷的只是步兵,隨便一個青壯農夫訓練了三個月都可以拉上戰場的步兵啊!
而韃靼人死傷的卻是騎兵啊,而且還是塗抹·土默特部裡經歷了無數戰鬥才歷練出來,每一個都堪稱是精銳的騎兵啊!
而且更關鍵是,黃臺吉根本就看不到對面的大唐陸軍有任何退卻,陣型出現鬆動的跡象。
面對這種情況,黃臺吉只是略微皺眉下令撤退,而是沒有當場情緒失控,那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