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軍營出身的軍官,在大唐軍方里頭,早幾年人數少的時候還沒什麼影響,但是當現在人數多了,影響力卻是逐漸增加。
這種影響力縱然目前還不上大,但是考慮到以後的話,那麼這種潛在的影響力就是非常龐大了。
大到甚至讓雷萬中將和郝柏年中將都是不約而同的上摺子談及這個問題。
當然了,他們沒敢什麼幼軍營軍官不好,也沒不讓幼軍營的畢業生從軍之類的話,要是敢直接這麼,基本上就可以斷定他們的政治前途終結了,因為誰都知道幼軍營是有著獨立體系的,而這個體系一直都是皇室親自掌控,內閣和軍方都是無法『插』手的。
某種程度上來,幼軍營的軍官們,也是代表著皇室勢力的一部分。
所以他們上摺子的時候都是非常的委婉。
這份委婉,讓李軒打消了其他的顧慮,開始認真考慮起來自己的幼軍營政策是不是真的有問題。
一開始,李軒是沒有對幼軍營有著太多的規劃和希望的,最初的目標只是為了安頓戰爭孤兒,同時培養這些孤兒成為皇室直屬力量的一部分。
當時還是肇慶時代的時候,李軒就是抱著依託幼軍營,培養出沒有太多顧忌,只效忠於自己的一群年輕人來。
但是當初的想法也沒把規模搞得太大,這從當時幼軍營的規模就可以看的出來,也就是幾百人而已。
但是後來,隨著大唐帝國的擴張,幼軍營也是隨同擴張,除了總營外,還有各地分營,而目前,基本上每一個省都是建立了幼軍營分營,各地的幼軍營學生加起來已經是超過萬人。
以後規模會怎麼樣不知道,但是現在,這上萬饒幼軍營學生陸續畢業後,其中的極少數才們會進入皇家理工學院,但是絕大部分都會進入政界或軍界。
這也就是,不以後了,就算是現有的這些學生,估計也會有幾千人進入軍界,而按照目前的體系,每一個人剛進入現役的時候就是少校起步。
尼瑪,大唐三軍哪有這麼多職務給他們啊!
更加別,御學堂的規模本來就,現在每年招收的學生也就一百多人,兩百不到,這以後要是每年湧進來大幾百上千饒幼軍營學生,不管怎麼想都是覺得怎麼扯淡。
但是直接把幼軍營撤銷,或者不讓他們從軍,那也是更扯淡的事。
這些幼軍營裡的軍事學生,從開始就是進行軍事教育了,他們除了打仗啥也不會。
而且不讓他們從軍話都是浪費了,因為不管怎麼,他們的個人素質都是相當不錯的,從接受的六年制教育,讓他們進入御學堂之前,在軍事理論、文化知識,甚至身體素質方面都是要超過了普通軍人,把他們放棄掉,這毫無疑問是資源上的浪費。
要知道皇室在幼軍營那邊花費的金錢可是不在少數呢。
想來想去,李軒最後還是這對幼軍營做出了決定,首先是對招生進行限制,不能和現在這樣,是個孤兒都能夠招收進來。
幼軍營的初衷,就不是什麼孤兒院,更不是為了解決社會孤兒問題的,那是內閣相關機構和各地方衙門的任務,和幼軍營沒關係。
幼軍營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符合李軒心目中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