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這兩個月,整個大唐帝國基本上沒有什麼大事,唯一算得上大事的也就是會試了。
遼東那邊,依舊保持穩定,嚴寒之下大唐陸軍根本就沒有發動大規模攻勢的計劃,打算等到開春之後再發動攻勢。
南洋那邊,雖然有殖民戰爭,但是實話,南洋的這點屁事相對於整個帝國來,完全不算什麼,而且距離遙遠,一時半會的根本就無法把訊息及時傳遞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也是為什麼帝國在海外直轄領地的統治中,會給予當地的行政官員極大的權力的原因。
呂宋州的知州梅嘉川,可是擁有對當地土著發動戰爭的權力的,當然了,具體作戰的話,還是軍方進行,而且梅嘉川也沒有權力干預軍事行動。
同時這個發動戰爭的權力,也只侷限於呂宋州轄區內的土著!
而且也不是以宣戰之類的名義,而是以彈壓的名義!
畢竟如今的大唐帝國,是把整個呂宋群島都是包含進入了呂宋州,州內的這些土著,自然也就算是叛亂或者什麼的,對他們發動戰爭,算是鎮壓或者是肅清匪徒之類的,並不算是對外國宣戰。
但是即便是這樣,也是可以看的出來,海外之下領地的行政官員,是擁有極大權力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利,同時通訊落後,梅嘉川不可能是報告給金陵城之後,再發動對呂宋土著的戰爭的,那樣的話,一來一去少則半年,多久一年時間了。
這樣的話,相對來,金陵城裡,對南洋的事情雖然保持著關注,但是也沒有什麼好處理的,直接看梅嘉川以及駐軍將領的報告就行了。
各地戰事大體平靜,春也沒有什麼大規模災人禍,整體而言,宣平八年的春,大唐帝國顯得比較平靜,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進入了統一後的修生養息的時期呢。
但是,卻不是如此!
不過,對外的擴張,整體來,對帝國內部,對金陵城的政治格局而言,影響並不大。
官員們更加關心的並不是南洋的擴張,也不是遼東的戰事,而是宣平八年的會試!
大唐王朝的科舉,是一年舉行一次,從各地的縣試,再到院試,然後到會試、殿試、都是一年一次,充分給了學子們機會!
而今年,官員們之所以比往年更加關注會試,是因為今年的會試和往年的會試又會不太一樣。
年初的時候,聖子正式下令,命令禮部對考試的試題進行重新設計,進一步增加理科內容。
進一步增加理科內容並不算什麼,但是進一步增加理科內容之後,還有一項變動極大的改革,同時更加重要的是,這一次的會試,不單單有在金陵城舉行的會試,同時也會在直隸四道同時開設會試分考點,預計在各道分別錄取二十名進士、二十名博士,考中之後,為了避免各道進士在家鄉任職,到時候這些四道分考點考中的進士、博士,其任職將會是其他幾個道。
同時各道進士、博士的品級,和金陵城的會試所考中的考生,品級一樣。
很明顯,這是一個試點!
聖子對科舉考試進行的新一輪改革,但是這種改革,嚴格上來並沒有損害士子們的利益,相反,還加大了錄取人數,這也是受到了子士子的歡迎。
當然了,他們並不知道,李軒還準備在後續幾年裡,逐步降低新科進士、博士的品級。
一考中就成為正七品的狀況,將會在不遠的將來徹底成為歷史。
而且,這個改革,雖然掛著會試分考點的名義,但實際上李軒是根據後世的國考和省考而進行改革的。
而且後續的改革,將會是朝著選拔基層官員,甚至是最底層的從九品官員而前進,而不是和現在的這樣,以選撥中層官員為主。
這樣的話,才算是完成了李軒心目中的科舉改革!
本來前幾年的時候,李軒對科舉的改革方向是另外一條路,那就是維持科舉的鄉試、會試不變,但是加大舉饒入仕規模,試圖用鄉試成為省考,作為招募省級官員的主要途徑。
但是很顯然,他瞧了科舉傳統的力量,瞧了下士子對於進士功名的渴望!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