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最近一段時間,是給北方諸省操碎了心,尼瑪,以前沒覺得當個皇帝有這麼蛋疼,但是現在,他卻是感受到了很多統治者的無奈。
為了解決北方問題,他開始組織移民,拔下了大量的資金用於救災,幫助當地的農民們恢復生產。
但是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因為叛亂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而是已經持續了好幾年,這邊大唐官府剛拔下救災資金,幫助農民們恢復生產,然後沒幾天就是來了一波流民大軍,然後所過之處吃光燒光,挾裹著民眾繼續前進。
這讓地方上地方官員是相當的鬱悶,這些流民或者說叛軍,戰鬥力不咋地,但是破壞力卻是非常的驚人,大唐王朝的正規軍過來,他們立馬就調轉方向跑了,繼續禍害其他地方。
搞的當地的駐軍是跑來跑去,擊潰的叛軍雖然數量眾多,但是這些被擊潰的叛軍沒幾天又重新席捲而來。
這個時候,樞密院也是向李軒提出了困難,說是光光靠第四軍已經是無法在維持和明軍作戰的同時彈壓地方了,必須增兵!
由此也是可以看得出來,陝西、山西、河南三地的局勢是有多麼的惡化!
李軒考慮了數天後,針對上述幾個已經幾乎陷入死迴圈的地區,做出了數個決定,首先就是增兵!
光光靠第四軍的幾萬人正規軍已經是不夠了,必須增兵,不過增派的兵力並不是正規軍,正規軍花費太大,而且兵力有限,大唐王朝目前也是為了湖廣戰事抽調正規軍呢,可沒有多少多餘的兵力增派給第四軍。
這一次增兵的乃是預備師這種二線兵力!
直接就近從皖北道、江北道抽調兩個預備師火速進入河南、山東兩地、同時從江西、江南道、皖南道、浙江等地區抽調總數五個預備師北上,一方面是補充皖北道、江北道被抽調預備師後的兵力空缺,另外一方面也是準備增派更多的兵力。
同時,在山東、河南、山西、陝西、河北等省,就地招募新兵組建預備師,而且李軒一口氣就是批准了足足十個預備師的編制。
初步預定在河北招募三個預備師、山東招募三個預備師、河南招募兩個預備師、尚未完全控制的山西招募一個預備師、陝西招募一個預備師。
雖然這樣做軍費壓力短時間內會變大,但是為了彈壓地方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等到以後地方太平了,也是可以進行裁撤的。
增加兵力,這只是軍事準備的其中一方面,而另外一方面,李軒也是批准了樞密院提出了作戰方案,也就是不再和往常那樣,以正規軍主力追擊大股的叛軍為主,而是以徹底清剿為主。
從多個方向同時進軍,也不分什麼交通要道,控制一地就是清理一地,而這個清理也不僅僅是什麼對付普通的流民大軍之類的,而是徹底的治安清理,對於各種趁機作亂的罪犯們,重罪不用說的,就地斬殺,輕的也是直接流放到大員府或者瓊州府,又或者是雲南貴州等地。
必須採用高壓來維持當地的治安!
如果是遇到流民大軍,不再和往常那樣直接擊潰,擊殺主要的首犯後就讓流民們自行返鄉,因為這樣這些流民們沒有吃的,用不了幾天還是會變成流民大軍。
所以擊潰了叛軍後,不再把他們放走,而是直接按照普通作戰一樣,當成戰俘直接俘虜,然後強制編入各種屯墾團。
屯墾團,這種戰俘編制那是以前大唐王朝專門用來安置明軍俘虜的,現在,則是準備安置流民。
流民的破壞性太大了,而且殺的話也是殺不勝殺,畢竟那只是活不下去的農民而已,直接一股腦殺了,說實話就算是李軒也是於心不忍。
而把流民通通編入屯墾團的話,官方只需要支出他們頭年的口糧,讓他們種田,等到了第二年的時候,他們自己的口糧不但有了,而且還能夠為官方貢獻多餘的糧食。
這些政策,算得上是軍事打擊和救災相互結合!
唯一比較麻煩的就是,對於資金,對於糧食的消耗會非常大!
好在大唐王朝還算有錢,糧食的話,江南等南方地區最近幾年也是沒有大規模的天災,產量在這個時代而言相當可觀,勉強還能夠維持。
此外,李軒還打算在移民這一項上,採取強制性的措施!
以往的移民政策還是自願的,但是很多人寧願餓死,寧願當土匪,當流賊都是不願意移民的,所以李軒打算進行強制移民。
對於土地兼併嚴重,又遭受了天災的地區,採取強制移民政策,大軍直接押送,把他們送到南方的幾個省份去,避免他們變成新的流民。
這一連串的措施做下來,李軒覺得應該能夠緩解上述幾個省份的困境,要不然的話,這動亂得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