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的奠定海上優勢,從而讓海軍協助陸軍對明王朝發起登陸攻勢,就必須先殲滅明軍的水師,而且是他們的主力,但是這樣要求就太高了,短時間內根本不現實。
李軒估計,要想真正的控制住廣東沿海的制海權,怕是要苦心經營海軍五年以上,而五年後,大唐王朝還存不存在都是個未知數呢。
更加不要說,還有另外一個可能,那就是五年內,說不準大唐陸軍都已經攻佔福建甚至浙江等中部沿海,甚至都已經有可能殺到京師去了。
所以說,不管海軍能不能贏,實際上對於目前整個大唐王朝的局勢影響並不大!
大唐海軍戰敗了,明軍或者佛郎機也沒有辦法登岸,登岸了也是死。
大唐海軍打贏了,也就只能守住珠江口而已。
因此李軒對大唐海軍的戰略,雖然也關心,但實際上關心的有限,李軒更關心的是陸軍那邊的舉動乃至勝敗。這從軍費的比例就可以看得出來了,現在海軍那邊一年軍費充其量了也就一百多萬兩,而且這還是算上李軒從內庫裡拿出去的造艦專用經費。
然而陸軍那邊呢,一年軍費已經是超過千萬了。
海軍那邊打贏一仗,影響有限,打輸也是影響有限。
但是陸軍那邊,如果打贏了或者打輸一場大規模的決戰戰役,那可是會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的,直接就會影響一省乃至數省的歸屬,更會影響到大唐王朝的存亡。
比如說在湖廣那邊,如果郝柏年率領的第一軍戰敗了,那麼湖廣明軍就能夠長驅直入,最後殺到廣東來攻佔肇慶,直接把李軒等大唐君臣通通幹掉。
反之,如果郝柏年能夠在湖廣把湖廣明軍主力殲滅的話,那麼也能夠把整個湖廣南部納入大唐統治,屆時可北上進軍湖廣北部等中原腹地,東進可去江南,不敢說徹底葬送明王朝,但是也能夠讓明王朝相當相當的難受,為後續的推翻明王朝奠定根基。
而這個重要性,大唐君臣知道,明王朝那邊也知道!
所以儘管困難無比,但是明王朝上下還是傾力支援張嶽造火器練新軍,甚至還抽調了兩萬邊軍南下協助張嶽剿賊。
搞得如今,不管是湖廣南部還是江西中部,雙方都是重兵雲集!
現在的明軍是打不下來,而大唐王師想要繼續北上也是困難無比。
七月份的時候,郝柏年就是策劃了一場短時間的突襲作戰,試圖切斷衡陽和長沙之間的聯絡,可惜的是被明軍察覺,衡陽和長沙方向的明軍是大舉出動,竟然是彙集了十多萬大軍同時夾攻,為了避免孤軍深入陷入包圍圈,最後郝柏年選擇了主動撤退。
江西那邊則是要更加平靜,第五步兵師不敢輕舉妄動繼續北上,明軍也是無力南下,最後雙方只能是大眼瞪小眼!
但是這種情況是不能持續下去的,李軒覺得有必要改變現在的對持局面!
所以在七月份結束後,趁著休整以及整編的機會,李軒開始了大幅度調整現有的兵力部署,湖廣那邊打不上去,李軒就是不打算繼續去強攻衡陽或者長沙了,準備換主攻方向了!
早在六月份的時候,他已經是決定了,今年的秋冬攻勢,就放在江西,讓湖廣的那二三十萬明軍蹲著玩蛋去!
而要以江西為主攻方向發動大規模的戰略攻勢,只靠一個第五步兵師自然是不行的,哪怕是現在的第五步兵師已經是進行了整編,所屬的第十五步兵團已經是從長矛團整編為了火槍團,炮兵營的實力也是有所增加,但是依舊是不夠的。
為此,他在江西方向新設立了第二軍,軍長為原第四步兵師師長李春景,該部將會轄有第五步兵師以及其他部隊。
其中一部分主力則是從湖廣抽調,但是湖廣那邊明軍眾多,第一軍的實力也不能太差,所以他是先進行了湖廣方面的調整,把第二步兵師也是劃歸第一軍的作戰序列。
但是卻是把第四混成團原暫編第四團)、第五混成團原暫編第一團)從第一軍的作戰序列裡抽調出來,劃歸了第二軍的作戰。
此外,還抽調了原本駐防潮州的第一混成團北上江西!
這三個混成團,可都是已經完成了新編制改革的新式混成團,比原來的混成團實力還要更強悍。
以第四混成團為例子,目前該團轄有五個火槍營,而原先的預備營則是徹底消失了,五個火槍營之外,還轄有一個輜重營以及一個炮兵營,擁有六門七斤火炮、十二門五斤火炮、六門三斤火炮,一共二十四門火炮。
此外還轄有滿編騎兵一隊,有騎兵百人!
擲彈兵一隊百人。
以及其他團部的附屬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