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宣平二年十月份開始,大唐王朝招募、訓練兵員的流程就會發生變化了,以陸軍為例,內閣直屬的陸軍部首先會從轄區內招募合格兵員,並對兵員有個幾個強行的要求,比如要求身高必須達到一米五,舉重八十斤,一小時行軍十五里,身體健壯,無任何疾病,年齡滿十六週歲,最高不超過二十五週歲。
此外還有一個硬性條件那就是,從軍者必須為農家子,富家子、城市居民、乃至其他行業的子弟一律不要,身家必須清白,不能是青皮流氓,而且還要有當地村長、巡警長、稅務官這三個人之中的任意一人的擔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上述幾條,基本就能夠把一百個青壯年裡的半數給刷下去,其中一個擔保條例,就足以把任何非農家子給刷下去,因為城市裡的市井子弟可找不到村長給他們擔保,因為城市裡就沒有村這種行政制度,更加沒有村長了。
這麼嚴厲的新兵招募條件,實際上經過最近一年多的招募,三省地區裡的廣西地區、廣東東部地區、貴州東南部、中部地區的合格兵員基本已經臨近枯竭了。
不過大唐王朝還在持續對外擴張中,這新兵總是會有的。
這些新兵們成功入選後,就會被陸軍部的文職軍官接走,然後以鎮、縣的行政編制為基礎,編成排、隊、營等,然後移交給樞密院訓練司。
訓練司將會把這些透過選拔的新兵送入在各地的新兵營,目前廣東地區有三個新兵營、廣西有三個、貴州有兩個。
在新兵營裡,他們會先進行營養補充、體能訓練、佇列訓練,基本作戰技巧的訓練、同時接受基本文化課程,主要是學習明朝官話,同時也學習一些簡單常用字和算學。
完成一個月的基礎訓練後,根據個人意願以及天賦、學習能力,分為詳細兵種,比如火槍兵、長矛兵、刀盾兵、弓箭手、輜重兵、工兵、炮兵、騎兵等。
之後,他們就會被派往本地的補充旅繼續訓練,在補充旅裡可以進行實彈訓練,並且可以模仿正規軍的作戰,甚至偶爾還會有實戰任務:剿匪,鎮壓叛亂,護送運輸隊等。
在補充旅裡的訓練時間不一,步兵和輜重兵、工兵的時間最短,他們在完成兩個月的補充旅訓練後,就能夠等待分配到各主力部隊了。
而普通炮兵屬於技術性兵種,所以學習時間會延長到三個月。
至於騎兵和弓箭手,這個可就沒準了,因為這兩個兵種對於個人能力的要求太高了,區區幾個月可培養不出來一個騎兵或者弓箭手,所以這兩個兵種的訓練時間雖然也只是三個月,但實際身上如果不是前線部隊的騎兵和弓箭手出現大規模傷亡,急需補充的話,這個訓練時間應該會延長兩個月。
畢竟前線的騎兵將領們,也不希望自己的手底下只來了一個剛學會騎馬,連跟隨大部隊衝鋒都做不到的新手騎兵。
如果把補充旅也算上的話,那麼如今大唐陸軍的新兵訓練才算是比較正規的,非技術性兵種的訓練時間為三個月,普通技術性兵種為四個月,高技術兵種為六個月。
這麼漫長的訓練時間,也就只有如今局勢比較穩定,外部沒有大規模威脅的情況下才能實現了。
如果不是完成了六個師以及若干暫編團,混成團的整編任務,李軒可是不會這麼幹的。
唯一李軒想著,如果後續前線部隊的損失不大的話,補充旅的訓練時間還能繼續延長呢,到時候訓練個一年半載的,再從老部隊裡抽調一部分軍官和士官充當骨幹,誰又敢說這些補充旅不能直接上戰場了?
即便是訓練還沒有完成,但是也能夠在後方充當一些簡單的任務啊,情況緊急的時候,也能直接拉上去打仗啊,這可比他們在新兵營裡訓練幾個月好多了。
這,也算是李軒搞出來的一種另闢蹺徑的擴軍方式了。
如今有三個不滿編的補充旅坐鎮後方,可以很大程度上讓主力部隊騰出手來專注於前線作戰,比如說第一補充旅坐鎮韶州府後,第一步兵師這個大唐王師的絕對主力部隊,立馬就可以騰出手來,然後發起北上作戰。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