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後遷都肇慶,這是南下廣西之前就已經定下來的事了,所以之前哪怕是還沒有拿下肇慶的時候,大唐王朝的官員們就開始為此進行準備了。
等到郝柏年把肇慶拿下來之後,整個大唐王朝都是掀起了遷都的浪潮!
率軍在廣西西部地區作戰的第三軍軍長李春景少將特地乘坐海軍的返航運輸船隻回到了梧州,就為了能夠在正式遷都的時候,陪同陛下一起進入肇慶。
不過在貴州作戰的方希同少將以下的諸多將領們自然是不可能返回梧州的,貴州那邊的戰事比較頻發而且打的比較艱苦。
根據第二軍的戰報來看,湖廣方向的大批明軍殺入了貴州後,已經是連續攻克了眾多地方,包括大唐王朝的龍興之地正泰縣,爆發過大規模戰役的銅鼓衛城等城池,後續又是從貴州東北部得到報告說,又有一支大約萬人規模的明軍從貴州的東北部地區殺入,一路攻城拔寨,連續攻克了銅仁府、思南府、思州府、而石阡府內的大唐王朝捕盜營更是臨陣倒戈,明軍不戰而下攻克了石阡府,讓方希同氣的要死。
如今貴州東北部那邊的狀況是相當不好,東北部的地盤基本丟光了,只剩下第二守備團的殘部以及若干上述諸多府縣的捕盜營大約四千多人死守鎮遠府,然而這支由守備團、捕盜營的殘部組合起來的部隊,其戰鬥力有多低下是可想而知的,這能不能頂住上萬人明軍的進攻還是個未知數呢。
至於興泉府和黎平府這邊,更是明軍的核心進攻區域,三萬大軍就在這個區域呢,雖然興泉府城還在堅守,黎平府的大部分地區也還安全,但是依舊是打的非常艱苦。
作為主力的正規軍已經是死傷不下數百人,而目前在貴州東部,正規軍一樣也就幾千人而已。
雖然說明軍之所以能夠這麼快速的攻克上述地方,是因為第二軍主動放棄了這些地方,以收縮兵力用以死守興泉府以及黎平府,但是不管說,明軍都是進展順利,並且收復了眾多地方,據傳收到了前線大軍的捷報後,在邵陽坐鎮,依舊是忙著籌集大軍的四省督師張嶽是頗為欣慰,已經是連線向京師發出了多封捷報,曰收復某某府縣,殺賊甚眾。
只是不知道張嶽在知道了梧州甚至肇慶都失守了後,會作何感想,京師裡的那些大佬們知道了梧州和肇慶失陷後,是否會對張嶽先打貴州,後打廣西的戰略產生懷疑。
這些,都是外人所不知道的,至少是大唐王朝這邊是不知道的。
現在從大唐王朝自身的角度來說,貴州東部是打的極為艱苦,第二軍的軍長方希同少將目前已經是放棄了對貴陽的圍攻,只留下了一個守備團以及若干捕盜營在貴陽城外,用以牽制貴陽城內的明軍,免的他們追過來。
但是其已經是率領主力部隊連日趕路一路向東狂奔了,不過距離過遠,而且山路崎嶇難行,等方希同帶著第二軍的其他部隊趕回黎平府、興泉府的時候,恐怕都得三月份去了。
因為現在乃至未來的一個月裡,興泉府和黎平府那邊依舊是隻能依靠現有部隊作戰。
情況是相當的危機。
這種情況下,第二軍那邊的將領們自然是抽不出身來參加遷都儀式的,不過該有的祝賀奏摺肯定是不會少的。
第二軍的高階將領們不回來參加遷都入城儀式,但是這並不影響即將舉辦的遷都入城儀式的宏大,大唐王朝的絕大部分文武百官,三位大學士以及各部尚書,侍郎們都是齊聚梧州,準備跟隨著李軒一起前往肇慶。
於此同時,肇慶那邊的準備工作也是進入了到了最後的收尾階段,負責在肇慶主持迎接儀式的官員們把整個肇慶府打扮一新,主要街道都是鋪上了黃土,並且在城內懸掛了大量的大唐王朝的皇室旗幟,同時也算是非正式國旗‘黃底青龍旗’,同時還有海陸軍通用的軍旗‘紅龍持劍旗’。
城內的潰兵、閒雜人等早已經是在被提前肅清了過去,肇慶可是被預定作為首都的城池,安全上自然是不能馬虎對待的,不僅僅是潰兵和青皮流氓這些人都是被清理乾淨了,但凡是家中有人在明王朝為官計程車紳家族,也是一股腦的被強行遷移了出去。
如今城內的民眾,只剩下普通人而已,基本上看不見士紳大戶的蹤影了。
也許會說這樣一來,肇慶城不就是會調零了嗎?
怎麼可能!
隨著李軒遷都到此地後,大量的官員以及他們的家眷都是會一同到來,僅僅是這一批人就至少會有五千人以上,近衛軍也會駐紮在城內,陸軍和海軍部隊也是會在城外附近駐紮,到時候肇慶定然是會比以前更加熱鬧的。
而這,就是一個帝國的行政中心所帶來的龐大影響力。
等這一切都準備妥當後,李軒也是正式率領百官以及近衛軍還有第六步兵團等部隊東進了,除了這些官方人員外,還有眾多官員、軍人的家眷們,同時還有和大唐王朝關係密切的商人、士紳、地主等人,他們也是會隨同李軒的隊伍一共東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