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江東岸,一個明軍千戶看著河對岸的前頭部隊被盡數勸進,甚至連渡江的鎖鏈都被斬斷了後,心情跟被狗譁了一樣。
這些偽唐賊軍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剛才不是說偽唐賊軍的偵騎才剛剛抵達嗎,怎麼一會功夫就冒出來了一千多號偽唐賊軍了?
這個時候他根本不用猜,因為事實已經擺在了他面前,那些偽唐賊軍肯定是早早的就抵達瀾江渡口,就埋伏在後頭等著自己派人過去送死呢。
一百多人啊,連片刻功夫都沒能堅持住就盡數崩潰了,甚至都沒等到自己派遣渡江的部隊增援。
現在該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等著唄,反正繼續渡江就是送死,他自然不會讓手底下計程車兵去做無所謂的死亡,不過這前頭損失的一百多人得找個好藉口,免的拖累自己。
回頭就向上峰說,是領隊的副千戶輕敵冒進,本來只是派幾個人過去偵查一番就可以的,但是那傻逼沒有發現人家偽唐賊軍埋伏在一邊就執意要繼續渡江並冒進,以至於被偽唐賊軍伏擊,後續哪怕自己拼盡全力救援也沒能救回來。
只是責任容易推脫,但是接下來該怎麼打卻是難事。
這瀾江渡口的對面已經是被偽唐賊軍搶佔了,而且鎖鏈也被斬斷了,後續己方的大隊人員如果想要渡江,只能是就地製作木筏然後強行渡江。
而這樣渡江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別的不說,人家偽唐賊軍上千人在江邊站成一排,然後朝著渡江的己方打排槍,那都會死傷慘重。
不過,也許後頭主力部隊從府城搬過來的那兩門碗口銃應該能夠給予偽唐賊軍重創,從而扭轉危局,自家大軍的碗口銃可是真正的大火銃,一銃打過去,那簡直是天崩地裂,聲勢之大堪稱天地鉅變,豈是偽唐賊軍的那些小小的手銃所能相提並論的。
這裡得注意,這個時期裡明軍口中的火銃是一個通稱,所有金屬管型射擊火器都可以這麼稱呼,因此甭管是火炮還是火槍,在這個時期的明軍口中,都是火銃。
而具體下來,明軍把中大口徑的火器稱之為碗口銃,盞口銃等,至於單兵用的小口徑火器稱之為手銃。
所以別認為此時這個明軍千戶說偽唐賊軍的火銃是手銃,就以為這是個傻逼,認為偽唐賊軍裝備的都是手槍了,人家可是知道偽唐賊軍的火銃不是那種短管的手槍的。
這只是一個稱呼上的差異而已!
不過這種稱呼上的差異,在大唐新軍裡不存在,大唐新軍裡沒有火銃這個稱呼,只有火槍以及火炮等稱呼,連相關的兵種都是稱之為火槍兵、炮兵,有些明顯的區分。
這個稱呼習慣自然是千古聖君李軒所帶來的,身為一個現代人,總不能玩復古非得把自己熟悉的火槍該成火銃不是。
至於其他人會不會習慣,大唐王朝了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盲,還沒高大上到講究什麼習慣問題的時,李軒叫什麼他們就叫什麼。
而此時,李軒並不知道明軍主力裡還帶上了兩門碗口炮,如果他知道的話,估計來之前他就會把還在黃竹山裡,現在都還在試驗製造當中的火炮也給拉出來和明軍比試一番。
然而認真的看看這明軍的火炮是不是和史書上記載的一樣厲害,一炮打出去就可以糜爛敵營數十里,殺傷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