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軒他們之前的估計,明軍以正常,乃是略微加快的速度,那麼最早也要到傍晚時分才能夠抵達。
但是眼前的這些明軍卻是在午後時分就已經抵達,甚至都不比大唐新軍他們晚幾個時辰。
如此情況也是讓李軒暗自慶幸,好在他們一大清早就出發了,這路上又走的比較快,要不然的話,還真有可能被明軍趕在前頭。
如果被明軍先趕到,並搶佔了渡口,那麼後續的作戰可就麻煩大了。
瀾江渡口西岸的大唐新軍們都躲在山坡的斜坡後面,並沒有在河邊留下人馬,甚至為了迷惑明軍,他們甚至把兩艘小渡船都還留著,當然了上頭的船伕肯定不會是原來的船伕了,而是偽裝的大唐新軍士兵。
河對岸的明軍如果不過江,只在對面觀察的時候,基本是並不太可能發現江對岸藏著一千多號人的。
“傳令下去,備戰!”當李軒看見河對岸的明軍在觀察片刻後,已經是準備開始小規模渡江後,立即就是下達了準備作戰的命令。
大唐新軍的將士們開始準備武器,尤其是刀盾兵們更是開始在旁人的幫助下穿戴盔甲。
三個步兵營,一個刀盾兵隊,一個騎兵隊,一個弓箭手準備妥當後,在山坡後面列出了好幾個大方陣,等待著最後進攻命令的下達。
一旦李軒下達進攻命令後,他們就會立即出擊,以求把渡江的這股明軍前鋒徹底擊潰。
至於說為什麼只把目標選擇為這股數百人的前鋒,而不是說放任明軍前鋒過去,然後再伏擊明軍主力。
這是因為一旦讓明軍的這五百前鋒過江後立足,那就不是埋伏了,而是硬對硬的正面對抗,而李軒可沒有信心讓自己的這支大唐新軍正面對抗三千明軍。
大唐新軍的這一千多號人可是有著極大的水分,素質較好的老兵只有大約三百餘人,另外還有三百多老土匪以及明軍投誠士兵,而剩下的清一色都是剛招募沒有幾天的新兵,他們現在連左右都沒有分清楚,連手中的長矛刀劍該怎麼用都不知道,這些新兵在戰場上的唯一作用,其實就是用來壯壯聲勢,嚇唬嚇唬敵人。
真正打仗可不能指望他們!
李軒帶上他們,是指望著把明軍擋在瀾江對面後,會有一個對持時間,而這個時間就是他的練兵時間,只要給他一個月練兵時間,他勉強能讓這些新兵作戰,如果給他三個月的練兵時間,他就敢拉著他們和明軍正面硬幹!
大唐新軍們開始備戰時,河對岸的明軍也是開始動了,大約三十多名明軍士兵坐著兩艘小船開始利用索道渡江,瀾江的江面並不算寬,加上又有索道可以利用,因此他們渡江的速度相當快。
不用多久,這股明軍就已經是踏上了瀾江西岸的土地,抵達河對岸後,這些明軍士兵在一個百戶的帶領下開始朝著河邊搜尋。
而此時,後續的明軍士兵也是開始渡江了!
此時,李軒也是朝著曹明達點點頭,下一刻,曹明達就是單騎而去!
不一會,李軒在山坡上就是看到了一隊大約十多人的騎兵從正西方朝著渡口疾馳而來,他們這麼幹自然不是為了襲擊剛剛渡江的明軍,而是為了吸引明軍的注意力。
尤其是先行渡江的那數十名明軍的注意力。
李軒他們的打算是讓這些騎兵制造出一種假象,那就是讓明軍誤會這些騎兵是大唐新軍的前鋒探路的騎兵,而既然是探路,那麼後續主力肯定就沒有抵達啊。
只要帶隊的那個明軍百戶不是那種猜忌心太重的人,那麼他的注意力就會被這些騎兵所吸引,進而忽略山坡密林後面的大唐新軍主力。
這是一場心理上的較量!
很快,那些明軍就是發現了從正西方向,沿著官道疾馳而來的曹明達等十多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