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若何?
而最麻煩的是,就算真的有那種,哪怕是家裡人被威脅,也能完全忠誠於皇帝的人,又該怎麼去分辨?
內奸可不會把自己不是好東西這幾個字寫在腦門上。
沉默了許久,朱元璋忽然想到了李暄。
假如李暄在這裡的話……
是否能替自己想出好的破局之法?
朱元璋微微一愣,立刻用力搖了搖腦袋,惱火的罵了起來:
“怎麼又想起李暄那個混賬東西了?沒他,咱也能行!”
“治“本”的辦法一時想不出來,那就先想個治“標”的辦法緩解燃眉之急!”
朱元璋的想法是,乾脆從明末調一百錦衣衛過來,然後搞突襲,一戶戶去抄家!寧殺錯不放過!
但,仔細想了想朱元璋便否決了這一做法。
因為,他只能停留六個時辰。
一旦這樣去做,必然會發生抄家抄一半,他帶過來的人集體憑空消失這樣的事情。
於是問題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樣——必須培養一批完全不受東林黨影響的親信。
可這個問題,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
糾結了許久,朱元璋很是不甘心地看著崇禎問道:“由檢,咱問你一個問題,假如朝廷裡有一個本事不輸諸葛武侯的大臣,但為人卻十分狂妄,不僅是其他大臣,連你這個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彈劾藩王,逼你將你的骨肉至親賜死還不滿意,更是要逼你下罪己詔,承認藩王犯法,是你放縱所致,並且還得廢除對藩王的優待,你不殺他,就必須按照他說的去做,那麼你是殺,還是不殺?”
崇禎面露疑惑之色,皇祖怎麼突然問這種奇怪的問題?
但沒敢質疑,思索了一下會兒開口說道:
“皇祖,這個人可有謀逆之心?”
朱元璋道:“未曾有過。”
“那,就是個忠臣了?”
“算是。”
聽到這裡,崇禎不假思索地回答:
“既然是忠臣,那孫兒自然不殺。”
這毫不猶豫地回答讓朱元璋眉頭皺了起來:
“他可是逼你殺了自己的兒子!”
崇禎:“既然是忠臣,便不會無緣無故去彈劾一個藩王,他這樣做了,說明那個藩王定是十惡不赦!殺了那叫為民除害,是他咎由自取。”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