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帶隊的人一起邁進這個嚮往已久的地方,大家都帶著朝聖的心理來到了這裡。
等真正走進去的時候發現,從外面看著小小的湖泊,原來竟是如此大。上面修築著兩道漢白玉的橋,成一個十字形,中間是一個圓形的平臺,其上害羞住了一個圓形的建築物,似亭非亭,倒像是個小一點的閣子,上書“陶然亭”。
“諸位學子,大家好。我是姚凌,也是今天你們的領隊。”一位身著統一服飾的弟子站在隊伍的最前方,氣質凌冽,莫名的不好惹。
“請你們自覺排好隊,緊跟著我。如果有事情可以詢問。別大聲喧譁。”
“青城書院分為三大部分,講堂,藏書,實踐區三個部分。現在我們就沿著左側的長廊,一點一點介紹。”姚凌看了一眼安靜如雞的隊伍,自覺的很滿意,轉身帶著隊伍開始了遊覽。
“首先大家看,這環湖的建築都是講堂。不過分割槽不同。左側的是講解經義的地方。中間則是加強弟子的修養或是放鬆心情的課程,樂器,棋類,書法與字畫都在裡面。右側的則是分出的新興學科,如醫科,工科,算學,律科,商科,農科等等,那裡都有。”
不可否認這座書院特別漂亮,白『色』的牆,灰『色』的瓦,飛起的屋簷,做工精緻的軒窗,以及廊下清澈的湖面,又為其增『色』不少。而且裡面的建築都是三層的建築,軒窗開的特別大,上面精緻的鏤空,顯得特別亮眼。
“哇,這是誰畫的,好厲害呀。”突然一位前排的生員發出驚呼聲,將四處打量的視線吸引到了繪著精美圖畫的牆上。
這下子,不只有一個人驚歎了,也引得謝明鈺幾人踮著腳尖去看,究竟是什麼物什。
“至於這牆上的墨寶都是由學子自願給書院投稿,經過甄選入圍的,即可留下自己的作品。你看的這幅圖就是何志學長留下的。”
在介紹的時候這位師兄明顯有些激動,這幅畫不似傳統的水墨畫,而是採用的西洋技法,看著較為真實,而且大氣磅礴。是花費師兄數月才得到的。
謝明鈺踮著腳尖,終於從縫隙中看到這幅畫的全貌,是一副俯瞰圖。而這幅圖是從俯瞰的角度對青城書院的佈局,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描摹,再加上完美的上『色』,讓人感覺這不是一幅畫,而是自己親眼所見的一樣。
“何意,你哥哥真厲害。跟真的一樣”謝明鈺悄悄對著何意說道。儘管自己還沒有看過,從上方俯視下方的青城書院,但是從那細緻的刻畫,以及真實的影像,讓大家都覺得這是真的,而不是虛構的。這種技法謝明鈺曾經見過大哥用過,據說是從西洋傳過來的。是王先生從西洋來的船舶上發現的。
“那當然了。”何意得意一笑,眉眼間淨是純粹的喜悅。
之後大家又去參觀了藏經樓,據說裡面有許多的書籍,都是源自官府,私人的捐贈,這些大多數書院可能都有。還有一些是書院歷屆的先生,以及學生編撰的,而這些也是獨一無二的。
藏經閣的造型古樸,但是看起來特別大,有五層高,外面的外面還立了一塊石碑。
“這塊碑是用來記載所有為藏經閣捐贈書籍的人的名字。大家看,”姚凌看著大家頗感興趣的神『色』,也興致勃勃的講解起來。“這上面的書分別分了類別,如兵法,雍州孫氏,孫彥,字子彥,兵部尚書,捐《孫子兵法》全篇,《武經總要》全集,等等。還有這裡,醫科的,太醫院的院首,殷伊,將自己的心得體會,以及改良的『藥』方都整理了出來。……還要呀,這裡還有我們編寫的《蜀州遊記》,這是前年,周明華夫子帶我們去蜀州遊歷,大家對蜀州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飲食等等的見聞,以及我們自己的感悟。”
就這石碑被講完之後,大家要求進藏書閣一觀,顯然姚師兄的已經習慣了,答應讓我們進去,只是囑咐了,不可待的太久,以免錯過飯食。
藏書閣的內部到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樣莊嚴,肅穆。雖然擺滿了書架,但是在桌上,椅子上有許多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的東西。桌子上擺著許多的綠植,讓大家疲累的的眼睛得到緩解。
裡面白『色』的牆壁上都掛滿了作品,或是畫作,或是文章。待大家湊近了看,發現不是很有名氣,而且從紙上來看,大家推測這也是學生自己的作品。
一共有五層,每一層的結構都差不多,每層樓都有自己的標牌,例如,史書,道家經典,佛家經典,算經等等的分類標誌,將整個龐大的書海,有條理的放好,便於查閱。
再接著是後面的幾排兩層高的青磚綠瓦的樸素小屋,在其旁邊生長茂密的竹林,還有數片打理的整整齊齊的菜地,從這裡看來綠油油的一片甚是喜人。
往那邊去的是一條較為寬敞的青石板路,在這時節,落滿了楓紅的樹葉,格外漂亮。很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意境。而這些居所這就是先生們的住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顯然是知道近日有學子要來,有的軒窗會被開啟,偶爾會有粉嫩嫩的小娃娃從中冒出頭來,還間或有嬉笑聲,使這清淨的住所平添了幾分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