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珠花掛在嘴邊的那個嗎?你放心,我摸過底,是還不錯,就想著過幾天找個由頭把事提了呢。”
孫氏以為程大山說是珠花常說的家境簡單為人溫和的話,又聽他說摸過底,心下便放心了。有了兒子後,程大山做事穩重多了,這幾年也沒辦錯過什麼事,就連酒在外面喝得也不多。她細想想也是,如今程大山管著中軍,裡面有不少官家子,哪怕這些人挑不出好的,他們的親戚朋友中總有好的吧。想及此,她難得朝程大山露出和悅的笑容。
“總算有個當爹的樣子,做的好。”
“嘿嘿,夫人教得好,能為夫人分憂,為夫百死不辭。”
“什麼死不死的,咱家珠花也沒這麼難嫁。”
“就是就是,珠花這般好,自然要配個頂好的。你放心,我有數。”
“有數就行,成不成的記得說定前先讓我過過目。”
“成。”程大山虛應道說,暗想,為什麼還要過目,不就是平王,長安百姓誰還不知道平王呢?莫不是孫氏想要挑剔一番,這珠花都看對眼了,也就別挑剔了吧?想到此,他覺得要為了珠花,避過挑剔的孫氏把親事定下來。他知道孫氏近來有些迷信,護身符什麼的總會讓他帶著,初一十五還會去上香,若是她信了京中的謠言就不好了。
一想到自己為了小女兒,連孫氏都敢瞞著,程大山就覺得自己這爹當得是沒話說,放眼誰家都沒有這麼為子女考慮的爹。
就在孫氏把珠花婚事交給程大山後,便開始一心張羅銀花的婚事。因為銀花會嫁回李家村,孫氏問過銀花的意思後,把她的嫁妝裡的農莊買在了老家,並由李叔李嬸幫忙看著。李叔李嬸已經回老家,大慶府的莊子由李樑子和樑子媳婦負責看著,兩人如今生了兩子一女,大兒子由李叔李嬸帶回了老家唸書,二兒子再大一些也得回去,女兒則一直帶在身邊。
有李叔李嬸在,銀花的婚事辦得來也順利許多。婚事定在了秋季,兩家約定銀花嫁過去後,在李家村住一段,等明天清明後就會來京。程大山託人幫徐木在京城找了一個職務,先做上三年再想辦法往上調。這事自然是秦三提醒程大山,並且用程大山的名義出面去辦,程家人心裡都明白,卻還是得贊程大山想事情周到。
銀花在程大山面前一向是個嘴甜的,哄了程大山幾句後,程大山心下還暗想,找女婿這事孫氏真不如他。秦三是跟他身邊他盯著長大了,就不必說了。徐木的事還有平王的事,也只有靠他才能搞得定,靠女人家出面是不成的。之後,他對珠花的婚事也更上心了
就在程府開始著手準備銀花婚事時,科考的成績也出來了,方九郎被點為狀元,而白逸之卻榜上無名。兩人對這個成績都在意料之內,方九郎且不必說,白逸之落榜也是有原因的。
卻說科考那天,因著天寒,他帶進考場的東西里有一壺人參酒。考試開始後,他一邊審題一邊把整壺酒給喝了,喝完之後該怎麼寫他心中也有數,卻想著時間還夠不如睡一覺起來後再寫。誰知醒來之後時間已經不夠了,他提筆狂書也只寫了一半的題目。這份卷子他答出的那幾道題後來還被四下傳閱,旁人皆說此人是難得一遇的人才。若他都這般答,狀元之位也許就沒方九郎什麼事了,偏偏他沒能答案,還是因為喝醉的緣故。
等第一場時間到了,他雖然只答了一半,但是走出考場時,卻比任何人都精神。書香還以為自家公子答得好,正高興呢,白逸之就說了題並沒答完,書香不由苦著臉。後面還有兩場考試,白逸之想著反正第一場沒考好就沒有去,正好他饞酒了,就跟去酒肆大醉了一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香香聽說了還不覺得什麼,等他酒醒後問了他打算,知道他想繼續住幗公府也沒有異議。
放榜後,白逸之把沒有考中的確切訊息寫信傳回了老家,順帶還寫了一封和離書附在報信的書信裡,他家中的妻子見信便答應了和離,拿了嫁妝頭也不回地走了。她卻不知白逸之就算沒有考中,就憑他住在幗公府上這一點,就足夠引起楊成堅的注意。他答的幾道題楊成堅也看了,心下暗暗感嘆這樣的人才竟沒能考中,也不知是不是有什麼緣故?
等科考結束後,他微服出宮去了幗公府,隨他同行的還有十六歲的長樂公主楊芳宜。
楊芳宜去武幗公府倒不是為了見那位如今在京城深受風流才子推崇的白逸之,而是為了綠寶石。她的生母李淑妃生辰快到了,她有心為李淑妃打一幅新頭面作為壽禮,頭面上要鑲淑妃近年最愛的綠寶石。她的私庫裡倒有一匣子綠寶石,卻挑不出一顆她最中意的,聽說武幗公藏有許多寶石,連平常打賞用的都是碎寶石,她便想去討要一顆。
武幗公一向是個大方的,上回紀王想要紅寶石時,武幗公就給了他十顆,個個鴿子蛋那麼大水頭十足。有了這麼個不知客氣的皇兄,楊芳宜倒不好開口了。正好這時她聽說楊成堅要去武幗公府,便想跟了去借機行事。
楊成堅其實知道女兒此去是為了什麼,他樂得看她為自己生母費一番心思,再說了女兒對他也是一樣貼心的,比她那皇兄靠譜多了。
------題外話------
程大山:誰家都沒有這麼為子女考慮的爹。
——孫氏送上一記白眼,金花送上一記白眼,銀花送上一記白眼,珠花送上一記白眼;平王獻花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喜歡王爺別怕,王妃沒生氣請大家收藏:()王爺別怕,王妃沒生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