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氏讚不絕口,“難為你們辛苦大半個月,彈得真是不錯,尤其阿芷,技藝長進不少。”
辛媛頗為遺憾,“可惜姑母家裡地方太小,要是有面湖就好了,琴聲隔著湖水傳過來,清涼溫潤,那才真正好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楊修文笑道:“京都寸土寸金,這還是祖輩留下來的宅子,若是單靠我的俸祿,連這處房舍都買不起……以後大哥進京,讓他買處帶園子的宅邸。”
辛媛不好意思地說:“姑父,我不是那個意思,我……”
辛氏道:“你姑父明白,你是住慣了書院的敞亮地方,書院裡有山有水,看著就開闊。可在京都,那種好地方,咱們有錢也買不到,何況還沒那麼多銀子。”
楊芷默默聽著,突然醒悟道,王姨娘的猜測是對的,辛農的確是想在京都定居,否則楊修文不會談起買宅院的事情。
那麼辛媛真的要在京都說親了?
一時,心裡竟然有股說不出的滋味。
進了六月,天氣驟然熱起來,啟泰帝耐不住酷暑,把朝政盡數交給太子處理,自己帶著妃嬪往西山別苑避暑。
秦太太給辛氏寫信,說西郊落楓山山腳有座不大的寺廟叫做觀楓寺,地方清靜又涼快,而且觀楓寺做得一手好素齋,不如兩家一起過去鬆散幾日。
辛氏尚未決定,辛媛先拍著手嚷起來,“去吧,姑母,來京都兩個多月,我都沒到別處玩過,只在家裡悶都悶死了。”
辛氏想想也是,她生過楊桂之後,身子一直沒調理好,整日裡倦怠得慌,加上楊桂開始纏人了,竟是沒帶辛媛出去逛過。
遂笑道:“那咱們就一起去。”
當下給秦太太寫了回信,雙方約定好六月初十清晨出發,十二日趕早回京。
楊萱在田莊住過好幾年,倒不覺得新奇,楊芷卻興奮得不行,跟辛媛商量著帶哪幾身裙子,哪幾樣首飾,又怕寺裡被褥不乾淨,總得帶上自己慣用的才成。
另外平常用的茶盅茶碗,洗臉銅盆以及解手用的馬桶都要帶著。
辛氏聽聞,哭笑不得,特地到玉蘭院告訴三人,“連來帶去一共才三天,每天三身換洗衣裳,帶九條裙子綽綽有餘。秦家之前去住過,那裡用具還算乾淨,而且寺裡預先會將褥子先行曬過,褥子不用帶,帶床毯子並床單鋪上就行。馬桶就不必了,院子裡有茅廁,平常有婆子打掃,倒是可以帶兩隻夜壺備用。其餘東西我會準備,你們個人收拾好自己要用的物品。”
辛媛這才消停,仔細合計了要帶的東西,一一整理出來。
楊萱尋思夏日蚊蟲多,又是在山腳下,緊趕著做好幾只香囊,裡面裝上藿香、薄荷、紫蘇等香料,一是為驅蟲,一是為提神解乏。
秦笙寫信來,說她也準備了香囊,還幫楊家三位姑娘一併備上了。又告訴楊萱帶幾本書打發時間,另外落楓山風景極美,要是想作畫的話,就得帶上筆墨等用具。
楊萱沒有那麼風雅,可想著辛媛興許要用,乾脆將書案上的筆墨紙硯盡都帶上了。
初十那天辰時剛過,秦銘的長子秦淵騎馬來接。
楊家本來有一輛馬車一匹馬,因容不下這許多人及箱籠,又到車行另外僱了兩輛車並兩名護院。
辛氏抱著楊桂並奶孃、秦嬤嬤和文竹坐一輛車,後面三位姑娘各帶了一名丫鬟坐一輛車,還有輛車專門放著箱籠行李。
秦家比楊家還多一輛車,兩家人浩浩蕩蕩往西郊趕。
天色尚早,路上行人並不多,楊萱撩起車簾,讓晨風徐徐吹進來。
路旁是一望無際的綠色,其間夾雜著各色不知名的草花,有蝴蝶翩然穿梭其中,顯得生機勃勃。
有早起的農夫已經在田間耕作,清晨的太陽溫暖地斜照下來,給他們蒙上了一層金黃色的薄紗,而不遠處的村落裡,炊煙正嫋嫋。
一切安詳而靜謐,唯有馬蹄踏在路上,發出單調的“嗒嗒”聲。
約莫行得一個多時辰,眼前終於出現了一座遍佈綠樹的小山,在深深淺淺的綠色中,隱約可見一角灰色廊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