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詭們敢跳出來重新組織,那等於在自己腦門上頂著“我是大冤種”的標籤,絕對是優先被幹掉的。
場面比之前大戰時還要混亂,只不過亂的主要是妖詭一方,大武這邊則已在快速重建秩序。
經歷過三次天變,大武的官府和百姓都具備了相當的適應力。
這次大戰雖然慘烈,但災後重建秩序的流程卻沒甚區別。
災民各自朝最近的中型城池聚攏,若該城池被破,那就朝更上一級的大型府城前進。
各地官府和大勢力的人手雖緊張,也儘量抽調出一些人手,前去指引帶路。
仙山重開後,各地情報流通極快,中高層都清楚這次大戰各地人口損失慘重,很可能達到一半。
這種數量級的損失面前,人力缺口會成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必然現象,人口會是最緊缺的戰略資源。
沒有足夠的人口,連想從轄區內抽調農夫、匠人、二輪高手當臨時工,都會無比困難。
因為下面也有巨大的人力缺口,抽無可抽。
現在多收攏一些人口,就是接下來高速發展的基礎。
畢竟這場大戰人死得多,妖詭死得更多,大把的妖詭屍骸都被交易給了仙山,換來海量的修煉資源。
而死去的人是不需要資源的,少了一半人口,那倖存下來的人們得到的修煉資源就會翻倍。
天賦普通者多一倍的修煉資源,固然不錯,但未來成就上限也就那麼回事。
天賦良好乃至上佳者,則很可能憑藉這一撥資源,直接跨過門檻,一飛沖天。
這場大戰打殘打沒了很多原有勢力,各國官方和大小勢力損失同樣不小,剛好趁機收攏一批“無主”的好苗子,充作己用。
另一方面,在顧恪的推波助瀾下,仙山四大老祖化身奇境,永鎮大武四方的訊息也完全擴散開來。
這個“結局”當然不能說是四大老祖死了,但化為奇境,應該就不能到處跑吧?這便是大武各國官方和大小勢力的想法。
沒了實力高到讓人絕望的四大老祖,很多人的小心思自然就冒出來了。
造仙山的反……當然是不可能的。
四大老祖沒了,還有四大仙姑呢。
她們能不能應對妖詭界的靈主妖神,這個不太確定。
但對付大武各國,絕對手拿把掐。
況且仙山誠心者遍佈大武,包括大武第一武聖蘇玉樓都疑似為誠心者。
各國高層再傻,也不會冒出這種要命的心思,那是會死全家的。
他們的小心思不過是在“後仙山時期”開始時,儘量爭奪資源,穩住自身地位。
而要穩住自身地位,某些事肯定就不能再“仙山優先”了。
簡而言之,他們需要從這次大戰所得的仙山資源中截留下“一點點”,專門培養少部分核心成員。
統治大武這麼多年,他們對這套方法門清。
尤其是新老交替時,額外多出一些“損耗”也沒誰會追究。
況且仙山從來不是大武之主,它自己都沒打過這種名頭。
那些許截留只是小事,不至於讓仙山大動干戈。
事實上,他們的這種推測的出發點錯了,但結論莫名其妙地又是正確的。
顧恪這個老祖“真身”活得好好的,卻也沒將這些人的小心思當回事。
要說偏心,他比他們還偏心。
各國中高層玩這些手段,最終是否能保住其在大武的地位,是個未知數。
當大武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跟不上形勢的勢力遲早會衰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