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那裡回味片刻,才陸續有人相互滴咕詢問起來。
相比武夫,這群頂著大匠技藝的手藝人更是惺惺相惜。
武夫在大武的地位實在太高了,他們沒想到自己也有被仙山專門照顧的一天。
不過想想四大老祖農工文戰各一,要說仙山偏心武夫倒也不太可能。
戰可就一個,農工卻算是類似又略有不同的兩類手藝人,相互之間配合更為密切。
文……嗯,大武讀書識字的人確實多了不少,但打心底將自己認作文人的始終是極少數。
雖然讀書出身,武力欠佳的官吏們將文宗奉為祖師,其中更多還是想學到文宗老祖的那手封天鎮嶽神通。
真有那種手段,哪個武夫敢說他們是窮酸?
可惜文宗賜福文典技藝的人也很不少了,有天資不錯之人憑文典歸納總結分析的功能,理清自身練武的缺點和要點,練武效率超出旁人一大截。
也有人分析歸納各種妖詭的優缺點,弄出不少針對妖詭的戰鬥方式,極大提高了實戰能力。
但這些終究是一種輔助手段,與文宗一筆落下,鎮壓千里的威勢不可同日而語。
紛紛擾擾這麼多年,大家也逐漸達成了共識:四大老祖的實力已非凡人,旁人想追上,那肯定需要漫長的時間,還是關注當下即可。
反正農工文戰四大技藝,就沒有哪種不能用來戰鬥的。
像農書就被人鑽研出新用法,即利用其植物親和的特性,在地面和地下都佈置出一道警戒網。
只要針對性地訓練,熟悉植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那妖詭再想從地面、地下偷襲就沒那麼容易。
無論是在野外幹活的百姓,還是外出獵殺妖詭的武夫小隊,這種偵測手段都是極其重要的。
很多被賜福過農書,但專心練武的人們又回頭瘋狂刷起了這門技藝。
不求其它,只要將植物親和刷地靈敏些,那就是一個合格的預警機。
還有很少的一些人農學天賦驚人,又捨得下苦功,將農學刷到50級,植物親和自動轉化為更強大的自然親和。
那……就會被任何一座大城供起來,作為鎮城之寶,絕對沒人會讓他們出城冒險。
植物親和只是與植物溝通,自然親和卻是溝通自然。
前者主要是被動接受植物訊息,後者卻已經可以主動改變動植物的生長。
所以,農學50級的人就是一座座行走的糧倉、藥園、牲口棚。
工書的效果更直接,單單一個心靈手巧,就能讓戰鬥時的肢體靈活迅捷,配合天羅手效果更佳。
同等對手若沒有工書與天羅手加成,一息之內就會被多捅上幾十下。
因此,四大技藝在這些年愈發被官府重視,也受到所有人的追捧。
不過練習這四門技藝同樣有天資一說,沒天資也不是不能練,就是提升速度慢如龜爬,估計要上百年才有可能到50級。
所以大家基本是挑著自己最有天資的一門苦練,其餘的……隨緣吧。
……
千泉城的那批大匠還在興奮地討論,顧恪這邊已經收回了注意力。
無論是浮空山傳武,還是海島傳藝,如今都不需要他親力親為。
這種傳授模式最大的難點是在收集武學、技藝,並灌注神念,形成一個個永久性的霧氣人影。
主要是真人的日常消耗太大,哪兒有用氣態模湖的霧氣人影來得方便實惠。
所謂的秘境,其實就是掌中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