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全世界有一大堆人在“預測地震”,數量遠超每年天數。
因此無論地震在哪一天發生,都有人會“預測正確”,甚至不止一人“成功”。
同理,說自己在仙山有人的也不少,還未必是碰瓷。
某些誠心者——如碧海城、太平城,他們是真覺得神農是自家老祖。
實際情況自然是世界的參差,神仙也是會偏心的。
偏心的可能是順眼如李秀兒),也可能只是時機對了如碧海城),更可能是一時興起如雷坤)。
這情形對一庭四國的官方就很不友好了。
某勢力裡只有一個人是誠心者,那也不算撒謊。
撒謊那也是仙山的事,與官方有甚關係。
承認就要給對方仙山的待遇,那不是給自己找“乾爹”?
於是,官方對“聲稱在仙山有人”的實力,一致採取“兩不態度”——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隨便這些事例怎麼說,官方只作不知,不知便不用搭理。
這種情況下,詭才知道碧海城居然是說真的。
碧海城是否撒謊,官方並不在意。
大家都不傻,交易肯定是分批完成,先小後大。
動用一名武尊,幾十名武宗,就為騙那麼一點詭晶、血核?那還不如明搶簡單。
幾日之後,東南兩國爽快地表示“可以交易”,而且務必“量大從優”——要的數量大,質量要優良。
碧海城的特使可不會與他們講價,化身復讀機,反覆就是那一句話:“仙山規定就這麼多,我們上交時一顆都不能少。”
東南兩國就鬱悶了。
這兩年大武形勢輕鬆,他們還不著急。
於是捂貨惜售,試探北漠底線,想著大賺一筆。
結果現在一看碧海城的價格,比北漠最初給他們的報價高了近一倍——其實就是蘇玉樓想著維持關係,將進價小翻五倍,少量出售給東南兩國。
可仙山示警,這次詭物來勢比之前兇猛數倍不止。
北漠頂在最前沿,正在瘋狂積蓄實力和底蘊,這次完全拒絕出售任何仙山物資。
這也意味著碧海城的生意是大武獨一份,換個詞就叫——壟斷。
北漠大戰後,大批下發的獎勵又加快了對一庭三國武夫的吸納速度。
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一二輪武夫大半都會留在那裡。
東南兩國做不到“加價搶人”,那就得增加自身培育力量的規模和速度。
留著再多詭晶、血核也無法轉化成實力。
仙山又才在北漠收了一大批詭晶,想來更不著急了。
東南兩國卻面臨的妖物越來越多,再等下去,最後不一樣得從碧海城這裡買?
在蘭畫幫忙下,大批寶藥、戰器源源不斷地從碧海城運出,換到東南兩國庫存的十萬顆詭晶、血核,又運回了碧海城。
大武五百一十九年的最後的時間裡,顧恪終於小發了一筆“期待已久”的橫財,共計一百四十二萬魂源。
東南兩國第一次試購,先拿出最佔地方的遊詭詭晶和不入流血核來交易。
這其中未嘗沒有“惜售”的心思,從低檔賣起是個不錯的主意。
顧恪也能體諒一二,畢竟人家辛辛苦苦收集了好些年,現在還得自己上門挨宰,委實不易。
當然生意就是生意,在榨乾他們的存貨前,價格是不可能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