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的是普及武學,帶著大武百姓與這天地一起“升維”,而不是變成妖詭的“養料”。
肯為此目的添磚加瓦者,有心無心並不重要,做出的實際貢獻才是衡量標準。
就像蘇家兄妹對仙山只是有些感激,跟真正的誠心者沒法比,卻一口氣獲得了“5+2”賜福套餐。
誰讓他們肯在第一線殺詭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光是大小姐從他們那裡換來的詭晶,就讓顧恪“充值”了好幾十萬魂源。
這種人活該得到顧恪的大力支援。
若是一庭三國也能拿出一大批詭晶、血核來換寶藥,照樣也能得到好處。
可惜這幾家裡的“精明人”太多,手中捏著貨,就想著試探後大發一比。
大小姐本想登門“批次採購”,卻被顧恪阻止。
一來動靜太大,二來沒這必要。
大武封存的詭晶、血核也就最近十年的數量,更早的都被磨滅銷燬了大半。
一庭三國以往庫存不少,卻算不上很多,且平均質量較低其中有不少遊詭詭晶),估計換個幾百千把萬魂源頂天。
反觀如今顧恪的魂源收入,大致分為三大塊。
最大一塊是誠心者供上,日均上千,一年坐收近五十萬魂源。
其次是從太平城、碧海城、熊家鎮收購妖詭屍骸,年入超過三十萬。
最少的反而是路邊攤,每月兩次定向出攤大多才幾千魂源,偶爾投影到東南面殺妖,才能賺個一兩萬。
一年出攤下來,勉強能賺個十來萬魂源。
顧恪推測,應該是大小姐在永恆冰峰那次割得太狠,把好幾年的韭菜根都刨了。
這樣一算,一庭三國原本的存貨相當於他幾年的收入,但賣掉就沒,是一次性收入。
雙方做生意,惜售講價這事完全能理解。
當然理解之後,生意就只是生意了。
藥丸作為武夫保命和快速提升實力的必需品,批次製造能力也完全壟斷在顧恪手中。
換給北漠,是幫助人們抵抗詭物襲擊,他倒也不虧。
但這種藥丸在大武都是有價無市,從來沒人大量交易。
在商言商,顧恪給了這些精明人一個很公道的價格——100遊詭詭晶=20白詭詭晶=5黑詭詭晶=1血詭詭晶=1瓶中品補血丸。
安魂定神類和上品藥丸則在此價格上,再翻十倍。
就一庭三國那點存貨,馬馬虎虎能換個萬把瓶中品補血丸,大概等於加工坊裡一天的產量。
而且隨著天地限制的鬆動,各地神牌神像蛻變成洞府之基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十年之內,顧恪在大武的分洞府數量很可能變成兩位數。
那時一庭三國的高層怎麼想怎麼做,便無關緊要了。
喜歡休閒的我竟成了老祖請大家收藏:()休閒的我竟成了老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