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八嫂兩口子無奈鬆口,讓她拿三成收益,小飯館這才多了一個合夥人兼大廚。
之後劉老八閒不住,宋五娘做菜又寧缺毋濫,乾脆擴建了一次。
劉家飯館旁就多出了一個更小更的“遇仙居”,做中高檔生意。
宋五娘是遇仙居的大廚,劉八嫂留下做跑堂兼大堂經理。
劉老八則重回劉家飯館當大廚,再找了兩個新到碧海城的流民做跑堂,還是做普通客人的生意。
於顧恪而言,劉家飯館的菜和宋五娘,都只是一時興起,那日之後可能再不會去第二趟。
但小滿她們卻沒事就會在碧海城逛街。
當遇仙居被不少人說成碧海城味道最好的飯館後,她們註定就會前去一探究竟。
發現遇仙居的“名廚”居然是宋五娘後,小滿更是見獵心喜。
小丫頭幾十歲了,都沒見過能與自己一較廚藝的女子。
好不容易遇見個“熟人”,自是不會放過,沒事就過來品嚐特色菜,還不給錢。
宋五娘也不在意甚飯錢,同好難得,女子同好更難得。
況且小滿的廚藝不在她之下,定也是顧恪所傳,五娘巴不得多切磋切磋。
兩人交流廚藝,談天說地,沒幾次就混熟了。
宋五娘覺得時機合適,便問起顧恪之事。
小滿卻表現出少有的謹慎,當場含混過去,回來才與顧恪說起。
顧恪當時興之所至,玩了回贈書戲碼,哪兒會“召之即去”,只讓小滿她們推說不知,繼續去蹭吃蹭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反正那本廚藝小記夠抵小滿一輩子飯錢了。
直到後來,小滿與宋五娘無意間談論“妖物很大,肉質看著也不錯,要如何才能吃到嘴”的話題。
宋五娘很快從廚藝小記上找到了相關記載,潛行專心,一段時間後有了進展,便告知小滿。
小滿轉告顧恪,這才讓他對宋五娘重新升起了興趣。
要知道,天地銘感可不是大路貨。
顧恪見過的大武人數以百萬計,其中擁有銘感者寥寥數十,宋五娘給他的感覺還與其它人不同。
現在看來,莫非是因為她是其中唯一的“廚子”?
廚子非是農夫、工匠、武夫,無論後勤還是戰鬥都沒有特別強大的作用。
事實上當整個社會的百姓都開始追捧名廚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物資的極大豐富。
反言之,當大多數人都吃不飽時,名廚只能少數權貴的“裝飾品”。
老百姓寧願細糧換粗糧,難吃也比餓死強。
如今的大武面臨南北兩面的大戰,異種糧食也沒普及到各家各戶。
碧海城新收攏來的百姓,大多介於“勉強溫飽”與“餓肚子”之間。
名廚在這裡的地位,難免有些不上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