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有一萬份左右的“絕活”,稍微正經些,但用處也極其有限,連雞肋都說不上。
這些也分門別類,打包成“消遣”大項,也扔進文典備份,兼刷熟練度。
餘下幾千份終於達到了雞肋水準的技藝。
但……還是分類、打包成“雞肋”大項,扔去備份。
最後只留下五百二十九份,歸類為正經的“技藝”大項。
這便是曲江府城交易所得的真正有用之物。
這世上終究不是人人奸滑,總有些人擁有樸素無華的道德感。
對於天工的救命之恩,他們願意拿出足以傳家立業的壓箱底技藝來回報。
其餘三萬多份裡也有不少這般感恩之人,可在古代擁有一門上好手藝之人,終究是極少數。
他們非是不願,而是真沒有。
這倒也無妨。
因果錢,因果錢,其中因果二字說明了一切。
能騙的過自己與旁人,卻騙不過冥冥中的因果。
感恩者種下因,才能得到顧恪賜福的果。
無因?那不過是大武億萬人中的一個。
顧恪才沒那麼閒,更記掛不住這麼多人。
倒是曲江府尊和守將,難得給他留下了一點點印象,卻是負面的。
再胡作非為,或許下次再遇,就會比照東海國的李盛利般,當場了結惡緣,求個念頭通達了。
心中思忖間,他手中的無名之筆筆走龍蛇,快出殘影。
此刻的無名之筆既非毛筆,也不似鋼筆,而是綜合二者部分特點的軟性筆。
鋼筆的儲墨裝置,小楷毛筆粗細的筆尖,出墨均勻,筆鋒穩定。
對書法家來說,這筆無疑會限制他們隨性寫意的發揮,對顧恪卻是最佳書寫工具。
天工+1,配合天羅手意動+4的特性,讓他的手精準又迅捷。
穩定的筆鋒和墨水供應,讓他寫出來的字如同上一世的館閣體。
館閣體在古代是被書法家唾棄的存在,只為應試練就。
其意義大概等同於高中題海戰術,過了後?呵呵,誰特麼樂意做哪些鬼玩意兒。
但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工整,與現代某些楷體字型檔的感覺相似。
作為書法它不值一提,甚至被人不屑一顧。
拿來抄書,尤其是抄寫課本教材,比什麼書法都更合適。
顧恪下筆如有神,堪比打字機。
一個時辰不到,就“碼”了一萬字出頭,制香、釀酒各一本。
同類還有不少,再加個製茶,以後每天些個兩本出來,拿給柏姐姐消遣。
釀出新酒,製出新香與茶,大家都能一同享受,何樂而不為。
剛好小萍兒打理完了畜牧場那邊的事回來,被他抓了壯丁。
她穿針引線,十數息就將寫好的書稿裝訂成冊,還順手把不整齊的邊角休整,這才去做午飯。
顧恪則拿上兩本書,上峰去也。
本來眼角都沒搭他一下的柏素清,見到兩本新書,開啟一看,臉上頓時露出了一抹止不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