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山谷是從零開始,只要口味不是太黑暗,兩小都不會嫌棄。
不過蛋糕需要雞蛋和牛奶,沒有這兩樣東西,雖也能做,但顧恪並不知道,也沒興趣去鑽研。
山谷生活裡不會一直沒有肉蛋奶,他又不缺小點心。
蛋糕要蛋、奶,麵包餅乾卻非必要。
古代百姓吃的全賣黑麵包有加鋸末的,沒聽說過加蛋奶的。
餅乾只要麵粉加油鹽糖調味,堅果一撒,烤熟就行。
跟烤餅子的區別,也就在面和火候上。
麵粉發酵沒問題,糖、鹽充足,成品基本難吃不到哪兒去。
在他的提醒下,小滿早早就從烤麵餅子開發出了烤餅乾的手藝。
從最早的小甜餅乾和椒鹽餅乾,再新增乾果、果脯,沒事還試著做各種新口味。
好吃的拿給大家獻寶,能吃的她自己留著當零食,實在沒法吃的奇葩試驗品統統扔去做了堆肥。
當然,現在實在沒法吃的又多了個去處——投餵牲畜。
只要食物裡有鹽有糖有穀物,動物們就會很喜歡,一點不浪費。
麵粉、油鹽糖、雞蛋、羊奶都算充足,顧恪帶著兩小,就在廚房裡試驗起來。
然後發現……嗯,這羊奶不能打泡。
再試驗,嗯,麥稈糖加入後蛋清打泡也艱難了起來。
只能不加麥稈糖打,然後很容易消泡。
想了想,顧恪隱約記起好像有加檸檬汁打發的。
他沒檸檬汁,那就只能上果醋了。
試了試,打泡的效果終於好了不少。
趕快加入麵粉,分兩次加是避免消泡。
其實蛋糕之所以要打泡,沒什麼高深道理,就是為了加大內部空隙,讓其口感更蓬鬆綿軟。
更細分的溼性發泡、中性發泡、乾性發泡,則是由高到低,溼性發泡柔軟和蓬鬆度最高。
完全不蓬鬆柔軟的?那就是死麵餅子。
這玩意兒顧恪可太熟了,最早紫麥弄出麵粉後,小滿可沒少烤死麵餅子給他吃。
還會在裡面塞上一大坨麥稈糖,做成糖心鍋盔,味道甜得發齁。
上一世還有泡打粉主要材料為蘇打粉),同樣是增加蛋糕的蓬鬆柔軟。
有這東西,哪怕打泡的手藝差一些,蛋糕也能做得大差不差。
可惜沒做過蛋糕的顧恪並不知道這一點,知道也沒用,反正他也沒泡打粉。
所以一切還是隻能靠手,加入麵粉,與打泡的蛋清攪動混勻,結果又雙叒消泡了。
顧恪三人直接:( ̄ー ̄)!( ̄﹌ ̄)!(>﹏<)?
這一步又讓三人琢磨試驗了好一陣,才發現麵粉和發泡混合時,不能直接劃圓圈攪拌,而要貼壁翻拌。
最後好不容易弄成功,倒進竹圈模具中,放進恆溫烤爐烘烤。
多少溫度可以按常理推測,這是蛋糕,要的是柔軟蓬鬆,糊了整個蛋糕都會有味兒。
所以,時間可以略長,但溫度不用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