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眾人到了加工坊後,首先就是用石碾將黑豆破碎成瓣。
對於如今的顧恪來說,只要有材料,做個石碾不過分分鐘的事,早已提前準備好。
然後兩小充當了大牲口,推著碾子不斷轉圈。
不是虐待她們,而是她們如今都是二轉,即將邁入三轉的階段。
春夏秋冬不過是入門,升二轉還要些時間。
兩個小丫頭吃飽喝足後,精力充沛的無處發洩,不用也是浪費。
秦大小姐更是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想搶活都沒戲,梅蘭竹菊絕對會代勞。
黑豆的初步破碎不能太細,所以才用碾子,而不是石磨。
這次是試驗,只拿了五百斤黑豆做原材料。
春夏秋冬幫忙掃走碾好的黑豆,再用大簸箕將漏網之魚篩出來,留在一起碾第二次。
如此重複幾次,蘭菊二女還主動替換過兩小,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五百斤黑豆便碾完了。
用時不過三刻鐘,相當迅速,推碾子和收拾黑豆的人都沒感覺累。
之後是上鍋蒸熱。
竹編大蒸籠上鋪著灰茅草,以免黑豆碎粒漏下去,
五層大蒸籠放在竹架上,懸於大鐵鍋上方,免得把這唯二的大鐵鍋給壓扁了。
然後加大火力,讓鍋裡的水沸騰,變成水蒸氣湧入上方。
柏素清隔段時間會伸手進去,試出蒸籠內碎粒的溫度。
大概半小時後,碎粒溫度超過一百度些許,再依次從最下方開始取出蒸籠。
為什麼柏姐姐能空手測溫度?因為她修煉的碧海勁偏陰寒,對熱度比較敏感。
只要把碎粒溫度與沸水溫度對比,估計略高出沸水的溫度不要太簡單。
眾女早已拿著大把的灰茅草和竹圈等在一旁。
取出的蒸籠開啟,她們手拿石碗將熱騰騰的碎粒倒進鋪在竹圈裡的灰茅草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竹圈直徑一尺,寬寸許,鋪進去的碎粒抹平抹勻,再將灰茅草蓋住表面。
一個個這樣的“碎粒餅子”疊起來,放在收油石臺上。
這種石臺中間有一層淺凹,邊緣有一個外延開口,油可以從這裡流出,落入開口下方的容器內。
二十多個一組,一共放了兩組餅子,五百斤黑豆碎粒就全部用完。
然後兩疊餅子上壓上高尺許,底部直徑略小於竹圈的短石柱。
秦白兩女再將兩塊千多斤的巨石放在兩根短石柱上,作為壓力。
旁邊豎起四根竹竿,卡住巨石,確保它們不會偏倒掉落。
榨油的主要工序就此完成。
之後視情況增添巨石加壓,收集大豆油,靜置存放剛榨出來的不能直接食用),再放入倉庫,都只是旁枝末節。
清亮的油開始冒出來,浸潤了外面的灰茅草,開始朝下滑落。
顧恪略微沾了點在手,系統說明這是豆油,基礎屬性為去腥增香。
放進嘴裡嚐了嚐,豆腥味還有,不過很淡,香氣濃郁。
或許只有他那被現代工業養叼了的嘴,才會留意這點豆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