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為民操勞,億萬百姓生計繫於農事,我等敢不用命。”
“好,如果育種全面鋪開並獲豐收,三位皆封侯。”
鄭克均輕描淡寫一句話,沈括和宋氏兄弟都震驚了。
封侯?沒聽錯吧?
項羽、張遼、婦好等將領,屢立戰功,此時也只是個伯爵。
全軍上下,只有岳飛是侯爵。
陳夢緯忙上忙下,每天腳不沾地,才得一個子爵。
自己三人在試驗田擺弄擺弄水稻,就侯爵了?
“你們記住,工業強國,農業立國,農業是基,工業是梁,缺了此二者,其他什麼軍事、政治、謀略,不過空中樓閣,誇誇其談而已。”
鄭克均擲地有聲的話語,讓三人凜然動容。
“臣向公子保證,明年此時,大明轄下土地,糧食產量必定翻倍。
否則,公子不用封賞沈括什麼侯爵,沈括願意辭去所有官職,只以白身繼續為皇家學會效力。”
沈括,宋士慧,宋士意,都向鄭克均拱手。
“少說大話空話,本督不喜歡這個,各自回崗。”
鄭克均揮揮手,三人離去。
其實,沈括並不是一個會說大話的科學家,說糧食翻倍,是有理有據的。
首先到了明年,黃河以南各省,基本都安定下來,流民歸家,沒有戰爭襲擾,農民可以安心種田。
四川,河南,湖北,湖南這些產糧大省,糧食產量必然猛增。
單單是化肥,就足以讓糧食產量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
最關鍵是,化肥還可以縮短水稻生長週期。
再配合優質稻生長週期更短的特點,水稻生長期被大大壓縮,如此一來,就為雙季稻甚至三季稻鋪平了道路。
化肥,優質稻,雙季稻,三季稻,多項加持,豈能不大豐收?
何況土豆,番薯,玉米這些新型雜糧,在這個時代並未完全推開。
這三者對土壤環境要求不高,只要等完全推開後,不但原有的耕地糧食產量大大增加。
還可以開墾出更多耕地荒田,增加糧食產出。
最後,鄭克均還向德雷克等西方商人,購入了大量西方才有的蔬菜種子。
比如西葫蘆,洋蔥,花菜,包菜,番茄等等。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些農作物不能作為主食,產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