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的大字報,醞釀了很長時間,易峰遲遲沒有換新內容。
家裡再次收了很多禮,這次與以往不同的是,並非勳貴體系所送,而是部分根基不甚牢靠的文官。
易峰讓阿金造冊,不僅記錄對方所送的物事、價值,還禮節性的持他貼子和一本三字經,將所送的東西物封不動的退還。
勳貴的東西他可以收,但這幫心裡百十個孔的文官,他真怕被陰了,還是保持距離為好。
直到六月底,坊市中的大字報內容再次換了內容。
長安人現今似乎都養成了習慣,不管識不識字,每日都會多看自己所在坊的坊門兩眼。
當看到旁邊圍攏了人,就知又有新的瓜可以吃了。
這次大字報的內容看上去與上一次相差不大,上面再次列舉了一連串的名字。
“大唐書院已招得學生名目:
大唐太子:李承乾;
大唐皇子:李泰;
大唐皇子:李恪;
盧國公二子:程處弼;
房玄齡二子:房遺愛;
…………”
此份告示一出,更是引得軒然大波。
皇宮內現今稍大一些的三位皇子,居然全部進了書院,這書院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除了皇子,宰相家的傻兒子,勳貴家的二百五,居然全部進了書院。
稍有政治嗅覺的人,立馬意識到,書院現今公佈的名單,極可能會是未來大唐政治、權利中心人員。
原本想著看在名師的份上,將兒子送至書院的人,現今的態度已大不同,恨不得將腦袋削尖,也要爭得一個名額。
大唐書院的門前,每日更是圍攏了近千學子,他們不停的打聽入院的要求。
易府更是緊閉大門,很多心思活絡的,直接就求託到李孝恭、老程的府上,就連李靖也受到了打擾。
幾個老傢伙,砸開易府的大門,非要易峰給個解決的辦法。
“小子,老夫的家都快不能待了,說說什麼章程,快點定下,不然老夫可要替你做主了。”
老程大馬金刀的坐下,喝了一口面前的茶水。
雖然易府的茶水現今也算是大唐一絕,尋常人喝一口而不可得,但他可不是品茗之人。
“酒呢,快來兩壇君莫笑,嘴裡都快淡出鳥來了。”
幾個老傢伙同來,易峰可捨不得讓武媚來伺候,所以就換成了阿金,
他也不等自家少爺吩咐,就一溜然的跑出去,不一會親提兩壇酒過來,還布了幾樣小菜,
老程也不動筷子,倒了小碗酒,一口乾了,這才滿意的長舒一口氣。
李靖和李孝恭見此,也不客氣,三人推杯換盞,不管不顧的吃喝起來,不時的還互敬一杯,似乎剛剛一臉怒氣的人,並不是他們一般。
“三位伯伯,你們找小子算賬是假,來蹭吃才是真的吧。”
三老頭斜了他一眼,輕哼一聲,再次對飲起來。
七月一日,今天對來自後世的易峰其實倒是有不同的意義,所以今天各坊再次張貼了一張新的大字報。
千貫一個名額的書院借讀費,也可選擇考試入學,一旦考過,學院不僅不收錢,還包食宿。
一時間群情激憤,認為易子謙得了失心瘋,這分明是在搶錢。
但這些想法也只能藏之於心,還不敢宣之以口,因為報上明確說了,可以選擇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