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幾日,王言就駐紮在這裡。不用對面挑釁,他自己就輪番的派人出去戰鬥,不過規模都不大,只有雙方千餘人的小規模團戰。
與此同時,王言的一道道軍令傳出去,又是一道道的資訊反饋回來,各部已經基本完成了準備,只待到了定好的時間,就要主動出擊,掀起兩國的大戰。
這邊的摩擦仍舊在進行,天天干,天天死人,也天天有人升級。匪徒團伙的那一幫,已經是人均什長,像程咬金等勇猛衝殺的,都幹到了副百將。
在戰場上,他們的光芒終於綻放了出來。
王言很欣慰,這幫人還是相當好用的,都是天命在身,而且還很勇猛,打起仗來勢如破竹,可以發揮出相當大的作用。
這一仗他們,王言相信他們都會成長起來……
如此交戰了二十天,到了第二十一天,別的地方已經按照王言的軍令發動了進攻,北平這邊還是十分的安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就是古代戰爭艱難的地方,通訊不能即時,會影響主帥的各種判斷。
在這邊收到訊息,主帥判斷下一步的時候,說不得遙遠的一處戰場,下一步已經做完了。說不定已經佔據了他們的關隘,已經插到了他們的腹地。
這還只是一處地點的訊息,還有其他同步發生的許多戰鬥,綜合下來的時間前後不一的情報,都壓到了主帥的面前。
主帥怎麼排兵佈陣,調兵遣將?
主帥想死的心都有……
這是高句麗那邊將要面對的情況,卻不是王言要面對的。
天才矇矇亮,王言又是出現在了低矮的城樓之上,部曲在一邊弄著茶水,烤著肉乾。
看了看天色,估算了一下時間,王言擺了擺手。
下一刻,城樓上的一個軍士,鼓足了勁,吹起了面前的號角。
號角之聲悠然傳蕩,盪出去老遠,漸漸的,有更多的號角之聲加入進來,連成了一大片。
在綿延幾十裡的防線上,衝出來數不清的騎兵、甲士,直往對面的高句麗所在的衝殺過去。
低沉的鼓聲咚咚的響起,鼓點越來越密集,將士們的喊殺聲也密集響起,天地之間吵鬧極了。
王言安坐城樓之上,喝著茶水,吃著肉乾,遙看著幾里地之外的廝殺。
他親自帶領的這一部分,當然是主力,其他的幾路大軍,包括海軍在內,也都是給他這一路大軍提供輔助的。牽制高句麗的兵力,給他這邊的進攻掩護。
當然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其他幾路也不是隻能承擔掩護、輔助的角色,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轉換主力的身份,集結優勢兵力。
戰爭的調整是靈活的,而非一成不變。
高句麗確實不算弱,也做了應對戰爭的準備,並同時給了王言這個有著天下無敵稱號的統帥相當的尊重。
但王言發動攻擊太過果斷。
調兵遣將了兩個月,他們隨時繃著弦,應對來自大隋突然的攻擊。但兩個月以來,王言都沒有發動攻擊,反而是一直跟他們玩著小團戰。
直到了王言又一次回到北平,維持了二十天的快樂摩擦,又一直沒什麼大動作。所以長久繃著的弦,在猶豫遲疑之下,難免有鬆懈的時候。
都已經平安的快樂摩擦二十天了,哪怕懷疑不會平安的摩擦第二十一天,但總也是肯定大於懷疑的,這是慣性的力量。
於是第二十一天,高句麗不快樂了……
王言這邊親領的主力戰鬥,不是天微亮才開始的,而是始於更早之前。
他在昨天入夜以後,就已經派了部隊繞到了後邊阻攔。他打定主意要將這邊的兩萬高句麗部隊,全部打崩了去,造成大部殺傷。
同時也派了多支部隊,深入敵後,攻佔有利位置,破壞高句麗部隊之間的連結,打擊後勤,阻擋高句麗的援軍。
這並不能體現出王言高超的指揮能力,在中華的戰爭史上,也算不上什麼出奇,不過是一個常規的開局而已。